医者仁心,用大爱诠释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度公益报告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5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胡安国 李倩 周静 汪天娇

  牢记医者初心,勇担为民使命。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承“诚信 厚德 至善 求精”的医院精神和“健康至上 服务大众”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医患体验提升年”各项举措,致力于改善医疗服务、彰显医院公益性、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济宁“健康强市”建设持续助力。
  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2021年度公益报告”,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家百年优质人文医院的暖心善行。
  1
  2
  全国首创推出门诊“一次性”全程诊疗服务获点赞。
  3
  参观医院院史馆,重温厚重历史,感悟发展巨变。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极大推动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并在高难度外科微创手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造福区域百姓。
  义诊服务暖人心。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鲁先灵(左二),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医院党委书记孙树印(右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海涛(右一)陪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左一)参观医院虚拟仿真训练中心建设。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医院党委书记孙树印(左二),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仲曙光(右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海涛(左一)共同为杜怡峰教授(右二)名医工作室揭牌。
  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为临床技术发展锦上添花,引领数字化医疗新趋势。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疗从经验医学走向数字化医学,对以往需要凭借丰富手术经验的复杂、高难度手术,借助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将更多“不可能”的手术成为“可能”。
  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暨
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二期工程。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4
  “以患者为中心”,为百姓提供温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于伟 组版:李腾 校对:施园
  关键词:党建领航
开展系列“建党百年”活动
党旗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医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了诗歌朗诵、书画摄影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党日、庆祝大会等系列活动,展现抗疫精神、建党精神、沂蒙精神等党的伟大成就、共同庆祝建党100周年。
  强力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23个党支部被市卫生健康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其中3个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党建品牌2个,党员先锋岗29个,党员示范窗口23个,树立医德医风标兵50个,持续加大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在这场持久战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迅速汇聚起基层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践行着最美“逆行者”的铿锵誓言,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医院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合力,成立疫情防控专班,负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发热门诊发现阳性患者等4次应急演练;落实国家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对东院区、总院区发热门诊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发热病人规范处理;创新启用流感样病例发热病人自动抓取软件,紧张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医院建设济宁市核酸检测实验基地,全面提升核酸样本检测能力,满负荷运转可完成3万份/日核酸检测任务,为全市筑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党员先锋做示范
精准对口帮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健康帮扶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扶贫攻坚贡献一院力量。
  自2019年至今,医院共派驻146名医疗人员分别前往曲阜、泗水、微山、梁山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对口帮扶,涉及21个专业,开展新技术42项。
  为了把党和政府的牵挂带给边远山区、湖区群众,医院购买全省首台“心连心”健康直送车,11年来,深入偏远山区、湖区、革命老区、敬老院、学校、厂矿等1134站地,行程8万余公里,健康咨询近60万人,查体22万余人,诊断病例8万余人,赠送医疗保健箱3000个。
  推进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也是健康帮扶的重要方式。
  作为济宁市医联体主体建设单位,医院现有医联体成员单位47家,探索出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对接的合作模式,2020年选派96名、2021年选派105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业务骨干脱岗常驻,切实做到医联体“真帮实扶”;利用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省级重点专科作为鲁西南地区的学科优势组建36个专科联盟,对医联体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同时,与泗水县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医联体协议,探索构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泗水模式”。派驻2名管理人员、33名博士硕士常驻、师承带徒5人,累计周末专家坐诊160余人次,门诊量5000人次、开展手术1.1万例。
  截至目前,医院已打造成全市成员单位最多、群众就诊覆盖面最广、协作内容最多、层次最丰富的城市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项目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病理,目前远程医疗协作单位165家,远程诊断日均达400例,年诊断30余万例。
关键词:服务提升
全流程提升医疗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过去的一年,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患体验提升年”。从挂号着手,到就诊看病,医院先后推出“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让患者受益,百姓称赞。
  2021年4月,医院在全国首创推出门诊“一次性全程诊疗服务”,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再诊时,3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不再二次挂号,有效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次数及时间,累计惠民5.9万余人次,减免费用62万余元,该举措受到国家及省级媒体热议,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普遍点赞,并推动多省各地复制推广。
  “原来要跑好几个科室,如今挂一个号,专家一起坐诊,不仅便捷,更让人放心。”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中心,谈及多学科诊疗带来的便利,患者感受颇深。
  聚焦以病人为中心,医院于2020年正式开展多学科联合门诊(MDT),目前已组建35组MDT,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让疑难重症患者看病就医只跑一次,累计服务患者952人。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聚焦出院环节中的堵点问题,医院在急诊内科试运行了“一键入院、床旁结算”的智慧医疗服务,打破了传统入院、出院结算模式,将办理窗口前移至病区护士站,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便捷。
  其实,这种便捷,从患者刚入医院,就已经有了真切的感受。比如,停车难,是众多医院的老大难。医院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采取了一系列暖心举措。
  在医院东临租赁智能停车位104个,开通连接3个院区、设置12个站点、横跨济宁三个城区的通勤班车……一系列的举措,让群众体验到了便捷,更感受到了百年一院的温度。
  医院还先后开展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等惠民义诊活动200余次。同时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军烈属、农村老党员、劳模、“扶贫特惠”等特殊人群减免挂号费、诊查费及部分检查、治疗费用。共计惠民96.49万余人次,减免费用1087.79万元。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针对高龄老人、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等患者到医院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医院主动向前一步,自2020年11月份率先在全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患者在家下单、医护接单上门,实现了诊治、护理由医院向家庭的延伸,让特殊人群免去来院就诊奔波之苦。目前已累计提供300余人次的上门服务。
  过去的一年,医院始终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着眼医患提升全流程,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让更多百姓受益其中。
关键词:技术引领
名医工作室、3D打印中心、达芬奇机器人
学科“登峰”造福百姓

  秉承百年医院底蕴文化,医院学科建设跑出“加速度”。
  医院启动实施医疗能力登峰、医疗招才聚智等“六大工程”,正以空前力度,谋划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招引培养等工作,奋力推动宏伟蓝图落地落实。
  2021年,积极对接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引进落地12个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形成了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与青年才俊梯次搭配、优势互补的人才格局。
  看大专家不用跑北上广,家门口享国内顶级专家服务。为助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搭建学术交流、课题攻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合作平台。名医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邀请12位国内顶级的医疗专家设立“名医工作室”,涉及呼吸介入及呼吸内镜、骨科、胸外、神经内、足踝、3D打印、胃肠外、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
  为解决更多高难度医疗难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盯医学前沿领域,在全国地市级医院率先开展医学3D打印、教学虚拟仿真训练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2021年4月份,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创建了济宁首个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
  依托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骨关节科、脊柱外科、手外足踝外科、急诊创伤外科等科室率先开展3D打印模型和个性化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人工关节置换术、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术、3D打印掌指关节置换术等数十例复杂高难度手术。
  新技术的运用,使众多疑难疾病患者享受到符合自己真正需要的个性化精准施治,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与此同时,医院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率先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成功开展数十例高难度手术,极大推动医院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并在高难度外科微创手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造福区域百姓。
重点学科集群发展
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平台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医院加速扩容科研平台数量,新增3个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新增4个实验室获批建设济宁市重点实验室、开放33个公共实验平台,筹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顺利完成I期临床研究中心-I期药物临床试验及生物等效性试验专业的备案,科研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
  过去一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可谓硕果累累,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急诊医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专科获批新一轮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创新名医工作室招才引智模式,建成名医工作室12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4项、科研成果转化250万元、培养输送医学人才约2000人,形成了医院学科建设集群发展,以点带面,带动高水平医院建设。
关键词:医院建设
重症医学中心加速建设
高质量发展再迈新步伐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医院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
  作为全市重点项目,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建设引人关注。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暨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二期工程总占地43.2亩,预计投资16.1亿元。
  该项目建成后,必将显著提升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症医学救治水平,对于完善全市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持续开展心电、影像、病理、检验四大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了心电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同质化”服务;不断提高医院临床带教能力,成功举办了“2021年临床带教老师教学查房比赛”等,实现了医院护理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申报通过省级项目77项,国家级项目32项,国家级项目数量全省排名第9(共361家医院申报项目),继续医学教育及学会项目实现再突破……
  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率先实现了“一站式”后勤服务模式的运用,建立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同时,挥动绩效考核指挥棒,利用RBRVS和DRGs、成本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费用可控、员工积极性提高、老百姓得实惠的目的。医院先进做法引发国内135家医院同行参观交流;医院连续四年,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年会上作典型发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