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多维联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8日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赵健民两次骑车找党,山东省委重建”“冠县六十二烈士”……一个个发生在鲁西(冀鲁豫边区)的红色故事、事例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红色文化,在聊城大学的“同城大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研究专项”申报等事项中不断得到生动、全面的展示。聊城大学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多维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党委书记关延平为师生上思政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超
通讯员 黄昊 秦治洲

突出顶层设计
铸就“大思政”育人定盘星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聊城大学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出发,从组织制度和激励机制入手加强“大思政”育人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把思政教育作为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印发《学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和讲思政课工作方案》,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教育的制度,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位校领导联系1—2名思政课教师,校领导带头为学生讲党课和思政课,2021年度共讲授16次。
  学校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经费同时,按全部在校本硕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按照上级政策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发放岗位专门津贴。2021年暑假,学校组织50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思政课教师暨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修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认识与教学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大思政”育人先锋队

  学校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发挥其在“大思政”育人中的先锋队作用。现拥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10名,超过国家规定思政课师生比要求。其中,全国师德标兵、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等省级以上专家6人(次),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在学校党委的全面指导下,聊城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是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李华锋教授的“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团队”、刘子平教授的“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
深挖地方红色教育资源
提升“大思政”育人感召力

  学校落实省教育厅“双协同双提升”活动要求,服务地方教育,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于2021年6月24日和7月14日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市东昌府区教体局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成长共同体。
  学校深挖地方红色资源,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特色。2021年,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责任单位,组织开展“同城大课堂”活动,深入考察聊城近现代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重大题材,挖掘本地重要红色资源,选定“刘邓大军渡黄河”与“中共山东省委重建”为两个讲授主题,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专题授课,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使思政课以更鲜活的形式贴近学生,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并在马本斋烈士陵园等鲁西重要红色文化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此外,学校发挥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鲁西红色文化研究与宣传、党史党建中的人才优势,推进聊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和聊城大学在冀鲁豫老区高校中的引领作用,很好地宣传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为学校的服务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探索了新路,开辟了新境。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
增强“大思政”育人渗透力

  学校印发《中共聊城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2021级本科课程培养方案中增设“四史”教育课程,作为选择性必修课;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继续深化“262”模块化教学,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培养、引进力度,通过聘请优秀教师进行多媒体运用与课件设计技术培训与指导,建设精品化思政课程群。打造“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模式,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7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4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
  下一步,聊城大学将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