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赚钱又学本事,安定下来的感觉真好

济宁“新农人”不用再外出务工,家门口农场上班成为高级技工

齐鲁晚报     2022年02月08日
  魏世腾很满意当前的工作。
  年轻时走南闯北外出务工,如今返乡在家门口的农场上班,济宁高新区的魏世腾成为种菜高级技工,妻子是掌管16个大棚的采摘高手。之前靠力气赚钱、如今靠技术上班,不仅收入大涨,而且心里有了停靠的“港湾”。现在,新岗村及周边15个村的村民和魏世腾一样,都受益于特色现代农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孔茜 孔贤

半夜里能笑醒的梦
如今真变成了现实

  1月27日早上7点多,魏世腾和妻子翟文华收拾停当后,各自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前往中农康源都市农场劳作的温室大棚。
  大约5分钟的路程,下了车子,魏世腾一头钻入大棚,挽袖子、撸胳膊,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浇水、搬苗、运苗,这位看似粗犷的山东汉子,干起活来非常仔细。屋外寒风凛冽,棚里温暖如春,不一会的工夫,魏世腾就热出了汗。这种劳作中的小幸福是58岁的魏世腾一直向往的。“这里离家不到200米,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家又能增加收入,多好。”言谈之间,魏世腾的笑容不断,喜悦之情由心而生。收工后去看看78岁的老母亲、回家吃顿热乎饭、泡个脚,曾是他20多年外出漂泊务工时半夜能笑醒的梦,如今实现了。
  “2021年春天,得知村边要建农场后,我就不打算外出务工了。”隔三差五,魏世腾就跑到中农康源都市农场里询问招工的信息,直至秋收后,他如愿以偿进入农场上班。一切从头学起,魏世腾和其他乡亲并不害怕、彷徨,因为农场里有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让他们很快学到真本事,成为种菜的高级技工。
  “既赚钱又能学到本事,这种安定下来的感觉真好。”谈及现在的生活,魏世腾感慨万千。他说,没来农场之前,他的外出务工之路长达26年,做油罐、盖大棚、干建筑,什么赚钱干什么,哪里有活就去哪里,黑龙江、辽宁、新疆、陕西、山西、河南、浙江等地都留下他漂泊的身影。他身背被褥、用具、衣服等家当,一年跑两三个省市是常事,多的时候一年要换四个地。路费、住宿、吃喝,折腾下来也剩不下几个钱。 
  聊起过去,魏世腾眉头紧锁,而畅谈如今,笑容又爬上脸庞,“现在的农活多是技术活,不累,一天八小时,能赚一百多元。”魏世腾说。
种地一年收成两千
种菜一月拿三千多

  魏世腾在育苗房内劳作,妻子翟文华主要负责瓜果时蔬的采摘。在29号温室大棚内,一个个黄澄澄的彩椒饱满发亮,放眼望去煞是喜人。身穿花棉袄、短发的翟文华手提蓝色水桶在辣椒藤间游走采摘,只见她单手一掰,手腕一抬,彩椒便轻松摘下。
  “采摘时,既要温柔又要快速,需要一点巧劲。”住在这一带,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数十年的翟文华,早已熟悉了这一带土地的“脾气”,各项农活干得井井有条。看着手中饱满的彩椒,翟文华不禁露出欣慰笑容。
  “在这里干活,比自己种粮食带来的经济效益好多了。”翟文华说,麦子、玉米种起来虽然省事,但收益差。如果下大雨土地被冲,一亩地的收成仅有七八百块钱。刨除种子、浇水、施肥等费用外,一年就打了水漂。即使风调雨顺,一年两季收成,也就落个2000元。
  过去,种粮收益差,但地里的活很繁重。丈夫外出务工,田里两个人的活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一边要种地,一边还要照顾家中老小,很辛苦,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偶尔出去打零工,也是帮种地大户干些重活,收入很微薄。
  “现在这里按天算钱,一天干够八小时,一个月有三千多元呢,是原来收入的好几倍。”说起如今的变化,不善言辞的翟文华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对她而言,如今的“工作”和干自家农活无异,但少了一份自家种地时的心理压力,干起活来更开心、更带劲了。如今的她负责农场16个大棚的采摘工作。
  谈及虎年的愿望,翟文华表示,希望大棚里的瓜果时蔬有个好收成,个个长得个大饱满,汁水丰盈。对于魏世腾来说,有个小愿望,“希望学好种植技术后,种上一片属于自己的大棚,经营自己的事业。”
农场用工辐射周边
能赚钱还能照顾家

  年轻时走南闯北,如今返乡上班成为新农人,魏世腾和魏世殿两兄弟一直相伴左右、互相扶持。哥哥魏世腾留下干农活,成为村委会委员的弟弟魏世殿则帮着农场招人。
  “现在每天来农场干活的能有40人左右,多的时候达到百人。”魏世殿称,农场成立后,新岗村成立以服务农场务农为主的劳务公司,让村里因土地流转、在家赋闲的村民有活干。一天百十元的收入,为当地村民增收不少。弹性的工作时间,也能够让村民照顾家中老小。
  看着如今越来越好的村子,魏世殿感触良多。“新岗村231户、800多人,之前村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在外务工、定居。”魏世殿坦言,多年来,外出务工一直是村里最主要的人力输出方式,现如今,年轻人仍会外出打工,但一有零散时间,他们更愿意到农场务农。
  为更好地满足农场用工需求,魏世殿还与后岗村、郭营村等周边村庄建立了联系通道,通过增设各村联络员的方式,实时了解各村的劳力情况,以便精准完成人员招聘,让更多村民获益。
  “我们这里的用人门槛不高,用工数量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中农康源都市农场负责人韩延永表示,中农康源都市农场分设南、北两区,占地近千亩,主要种植高档瓜果、蔬菜,共有温棚、四季棚62个,智能棚2个,所产蔬菜除直供本市商超外,部分瓜果还会远销省外。
  “像现在正在栽种的东北甜瓜苗,就是要完成5月份的订单。”韩延永说,大棚不仅能让老百姓步入农业致富的快车道,专业的技术指导还能把村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种菜、有责任”的新农人,让他们在致富之路上不迷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