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前画了一万多张草图,对话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师

“雪容融”灵感来自家乡的灯笼

齐鲁晚报     2022年02月10日
  ◥姜宇帆(中)和老师们一起进行研究设计。       受访者供图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热销,成为新的“顶流”。作为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灵感创意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研二学生姜宇帆,1998年9月出生的她,2018年9月开始“雪容融”的设计和创作,2019年9月最后定稿时她才21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话姜宇帆,听她讲述“雪容融”诞生背后的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设计师是“95后”
创意取材于生活

  2018年,奥委会正式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同年9月21日,奥委会来到吉林艺术学院,举行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讲活动。
  虽然是产品设计专业,1998年9月出生的姜宇帆当时还在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读本科三年级,此前从来没有设计过吉祥物,“宣讲活动之后,我开始着手收集资料。发现之前的奥运会吉祥物大多是以动物为主的,我就想到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动物麋鹿。麋鹿是吉祥的象征,我的第一版设计主题是麋鹿,但是老师看稿之后说仅我们学校就有很多学生设计了麋鹿元素,全国乃至全世界就更多了,于是就建议我换一个。”姜宇帆回忆,根据老师带回来的一些优秀设计稿,她发现“物件”也可以作为吉祥物的形象,为了和别的吉祥物区分,她就想换一种形式。
  “设计灵感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我第二版设计稿件的创意是中国结和饺子,其中中国结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我妈妈买了一个中国结挂在我的卧室里,而饺子也代表着团圆。”姜宇帆回忆,老师认为物品和食品的搭配不太合适,希望她再进行新的设计。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是一个边境县城。县城过年时的年味特别浓。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我就想用灯笼作为设计。”于是,第四版设计稿在家乡的温暖回忆中诞生了,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设计完成后,姜宇帆的设计和其他101幅作品一起被带去了北京,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雪容融”诞生,亮相为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
创作300多个日夜
历经32套修改方案

  回忆起这段设计时间,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轶博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虽然展示出的是一个“雪容融”,但这背后,是整个团队300多个日夜,10000多张设计草图,20多次长春到北京的往返,32套修改方案的不懈努力。
  “我们专门安排了吉祥物创作的课程,讲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极大地实现跨学科合作,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教学理念。”吴轶博说,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在参赛之前,学院首先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把历届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吉祥物进行分类,比如分为动物主题、物品主题、人物主题等,用来给学生做参考。老师们也几乎放弃了自己参加征集的机会,把精力全部放在辅导学生上。
  吴轶博介绍,在设计之初,就将主题定为“吉祥”“温暖”,“雪容融”灯笼外形的发光属性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