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下猛药”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

三到五年打造5个网销过亿品牌

齐鲁晚报     2022年02月11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琳
  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新高地,潍坊于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分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主体、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占农业整体经济比重稳步提高,全省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到2025年农村80%家庭
具备千兆接入能力

  《意见》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分别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农业农村技术支撑工程、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工程、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工程和数字农业人才培育工程。
  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方面,全力推进“宽带乡村”建设,到2025年农村地区80%的家庭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提升5G移动网络覆盖率,推进5G基站向镇、村延伸。完善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信息终端、手机应用,鼓励各网络运营商制定面向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资费优惠方案。遴选发展基础好、软硬件设施齐备的益农信息社,打造公益服务优、便民服务优、电子商务优、培训体验优的“四优”益农信息社。
  数字农业农村技术支撑工程方面,包括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汇集应用平台、建设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应用体系和建设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三项内容。其中,建设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应用体系,开展农业农村管理数据、空间数据等数据上图入库。持续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对现有各涉农项目、平台中设置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根据需要整合汇集到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对财政支持的新建项目中涉及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要确保为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或接口,逐步实现多渠道、多维度、一体化数据采集。
  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方面,包括大田种植数字化应用、设施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畜禽养殖数字化应用、渔业养殖数字化应用、提升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水平五项内容。
3—5年打造5个
网上年销售额超1亿品牌

  《意见》还提到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工程,包括推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开展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提升乡村数字化综合治理能力四方面内容。
  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工程方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产品商品化服务能力。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电商化改造能力。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打造5个年网上销售额超1亿元的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鼓励市内外大型电商、商贸、物流企业参与城乡供应链、物流链整合,提升农产品电商配送能力。
  数字农业人才培育工程方面,加强农业人才平台建设,设立农业企业博士后创新平台,推动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内数字农业方面专家团队在潍坊落地。加强与潍坊市大学、职业学校合作,开展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创新课程设置。持续打造“才聚鸢都”招才引智品牌,引进各类农业人才。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创业创新的能力。
今年起每年统筹500万
建设数字农业农村

  同时,《意见》还提出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和强化宣传引导。
  成立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工作专班,负责研究部署重要政策、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建设和财政预算资金渠道,积极争取新增投资。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建设。,从2022年起,每年统筹调剂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强化与市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机构合作,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创新团队。加强罗锡文、赵春江、邓兴旺院士团队项目合作,争取更多院士团队落地潍坊。发挥潍坊现代农业山东实验室、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引领作用,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各级农业农村干部、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农业农村应用技能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