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挺有出息 他自己也很满意

被王濛称为“全民小儿子”的李文龙给自己打99分,力争下届冬奥银变金

齐鲁晚报     2022年02月20日
  “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我们‘全民的小儿子’李文龙!”前冬奥冠军王濛在解说比赛时,一个“全民小儿子”的称呼,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这个21岁的山东小将。
  十几天的比赛里,李文龙体验过摘银的喜悦,也经历过接力赛无缘奖牌大哭的时刻,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上热搜,奥运带给他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争取下一届冬奥会拿块金牌。”李文龙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时培磊  张琪            

常在训练中“打配合”
比赛结束想陪陪父母

  参加完16日的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李文龙的奥运之旅也告一段落了。17日晚上,他去看了看奥运村,还给家人打了一通视频电话。平时忙着训练,李文龙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这次比赛结束后,如果队里放假,李文龙想回家陪陪父母,“在他们面前多晃晃,直到他们烦了。”
  电话那头,李文龙注意到母亲的嗓子有点哑。他知道,这是母亲着急上火了。每次比赛,李文龙的父母都会守在电视机前,他们担心孩子状态不好,怕李文龙比不好,上火是常有的事。前几天,李文龙在个人赛中发挥非常完美,在团体赛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老两口看得非常激动,“哭过好几次。”
  首次参加冬奥会,李文龙的表现值得让父母为之自豪。2月7日晚,李文龙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银牌,为山东夺得冬奥历史首枚奖牌。2月16日晚,在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李文龙搭档武大靖、任子威、孙龙出战,虽然中途出现意外,但仍奋战到最后一刻,最终以6分51秒68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赛前,李文龙虽然压力没那么大,但多少有些紧张,他没给自己立太具体的目标,“能进一轮就拼一轮,如果能碰到队友,帮助下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了。”李文龙说,最终成绩超出了他的预期,尤其是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里,他说自己头脑很清晰,战术执行也非常到位。“整体来说,给自己打99分吧。”李文龙笑着说道。
  李文龙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中,王濛在解说时就激动地喊道:“李文龙!看看这个执行力!我们有个全民的‘小儿子’李文龙啊!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小儿子’啊!这个小子今天太棒了!”
  李文龙的教练刘晓颖也称赞:“这孩子讲大局、有韧劲、能吃苦,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李文龙常常在训练中为队友打配合,当“配角”也少有怨言,非常有团队意识、大局意识。
本想体验冬奥赛场
但表现远超想象

  16日,在结束完自己的所有比赛后,李文龙发了条微博,称自己很幸运,能够在21岁的年纪在主场实现梦想,站上领奖台。
  这是他10年勤学苦练的结果。李文龙从小喜欢运动,上小学的时候就练起了轮滑。后来,他的父亲李居琨把他送到青岛,投到刚刚组队不久的杨占宇、刘晓颖门下。进入正式训练后,李文龙凭着努力打开了通往赛场的大门。2016年,14岁的李文龙进入短道速滑国家二队,一年之后正式进入短道速滑国家队。2019年,李文龙搭档队友在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帮助中国队夺冠,并打破世界青年纪录。
  对于这次冬奥会,他的启蒙教练杨占宇说,教练组本想让他体验一下冬奥会与其他比赛的不同,但李文龙的表现远超他们的想象。李文龙自己也在比赛中收获了成长。“就像大赛的氛围,比赛战术的选择,对大赛的控制以及临场应变,很多东西都是我第一次经历。这是积累经验的好机会,对以后的训练会有很大帮助。”
  李文龙说,他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队里队员都非常团结,氛围很好。有失误谁也不会责怪谁,都相互鼓励、帮助。”这次冬奥会,他特别想感谢队伍给予自己的参赛机会,感谢教练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感谢队友、师兄的鼓励。
喜欢“全民小儿子”称号
希望下届能拿块金牌

  北京冬奥会结束,意味着新的冬奥会周期开始。下一个4年,李文龙将成长为中坚力量。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自己始终如一刻苦训练,摆正好心态,争取为队伍做更多贡献。
  “自己现在的水平和世界最高水准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得努力往前追赶,接下来我也想把接力练好。下一届冬奥会能自己拿一块金牌,把银牌换成金牌最好了。”李文龙笑着说道,并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示了他的银牌:“还挺沉。”
  这次冬奥会,李文龙因出色表现和“全民小儿子”的外号被熟知,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上了微博热搜。他说,自己特别喜欢“全民小儿子”的称号,“就是辈分有点低。这是教练对我的喜爱吧,让我一下子知名度提升了很多。”
  李文龙对山东的父老乡亲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