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部门应避“瓜田李下”之嫌

齐鲁晚报     2022年02月23日
  翻遍了公安部出台的《车辆管理所业务岗位规范》,没有发现车管所有卖保险的业务。查阅了营口市政府相关条文,也只能找到“严格执行不得强制或采取变相措施要求群众购买保险”的规定。不是自己的业务还如此上心,甚至不惜公然违背程序,这样的操作实有“瓜田李下”之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营口市的宋先生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当地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业务网点少、网上预约成功率低,而“自愿”购买200元保险即可免预约进行现场登记,给群众造成不便、加重负担。
  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营口市政府督促有关部门立行立改,优化工作流程,改善服务质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方便群众办事。整改措施执行以后,营口市实际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业务大幅增加。政府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就这起事件而言,还远没有到画句号的时候。
  给电动车上牌事儿不大,却关系着车主是否能够合法骑车上路,背后的民生问题不容小觑。近两年来,为了实现“一车一牌”,国内许多城市的车管部门都将电动车挂牌工作当作一定时间段的重点工作,投入几乎全部警力,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尽可能多地增加挂牌窗口、点位,就是为了给车主提供尽可能便利的挂牌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力争在家门口免费挂牌。
  反观营口,就显得“不正常”了。且不说,预约挂牌的方式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单说该市车管部门在主城区设置了两个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经办网点,每天发放的网上预约名额才五六十个的举动,就让人难以理解。要知道,营口市全市电动自行车存量非常大,就开了这几个“口子”,很难满足营口市民的需要。
  这样的行为很难用警力少、技术达不到等原因进行解释。据报道,在整改之后,车管部门将主城区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经办网点由两个增加至五个,每周发放的网上预约号数量不少于760个,算下来,每天发放的名额超过了百个。而查看“辽宁省电动自行车备案平台”并没有找到系统升级的消息,营口市政府也没有扩充警力的表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营口市发放的网上预约号本来就这么多,警力也足够,但是被人为地扎住了“口子”。
  联系到营口车管部门对购买200元保险的电动车主“开绿灯”,这样做或许能理解了。不少网友评论道,发生在营口的这一幕,像极了一些企业搞的“饥饿营销”。不过,企业搞“饥饿营销”是为了售卖自己的产品,车管部门图的是什么,卖保险吗?问题是,翻遍了公安部出台的《车辆管理所业务岗位规范》,没有发现车管所有卖保险的业务。查阅了营口市政府相关条文,也只能找到“严格执行不得强制或采取变相措施要求群众购买保险”的规定。不是自己的业务还如此上心,甚至不惜公然违背程序,这样的操作实有“瓜田李下”之嫌。车管部门和卖保险的机构之间或许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
  从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来看,不少网友称营口的车管部门就是在为“保险”代言,还有网友说,车管部门干脆改名保险公司算了。可见,这起事件已经损害了当地形象。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继续行动起来,不仅要“约谈第三方受托运营机构负责人”,还要彻查车管部门是否存在“公权寻租”行为,调查清楚是否存在为了部门利益给群众制造麻烦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