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发展 共商共建 资源整合 共享共赢

——山东大学(威海)本科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04日
  1984年,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威海校区,我国名校异地办学即发轫于此。历经百廿变迁,几代山大人薪火相传,山东大学已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于2017年,步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之列。2021年,作为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进一步抓重点、强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威海校区话语力度,加速校区“新亮点”建设,促进一校三地资源优化整合,共同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威海校区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战略下,与校本部一脉相承,紧密配合,于百廿校庆之年,深入延展学校本科教学共建共享1.0工作,全面铺开共建共享2.0工作,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致力于一校三地,携手共进,相倚为强,以“强院”助“兴校”,以“强校”助“兴国”,为山东大学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建设“双一流”大学贡献合力。
  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党建领航

  威海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工作,在前期工作的深厚基础和良好铺垫之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与借鉴了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等文件中相关合作办学主旨。通过对国家政策和战略方针的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威海校区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加强了顶层设计,深入落实《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意见》《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和《山东大学(威海)落实一体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要求;改革并推进了山东大学《关于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意见》和《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举措;为实现《山东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目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形成育人合力,促进一校三地一体发展及威海校区本科教学内涵发展,彰显威海校区本科教学新特色,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新亮点付出了新努力,取得了新成绩。
前期顶层设计
推动一体发展

  在校领导的引领指导下,自2017年开始,威海校区与校本部密切协同,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开展共建共享立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切实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工作协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学校专门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本科生院和威海校区教务处直接负责,多部门和学院集体研究,联合工作的“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学校共召开济南校本部与威海校区本科教学“6+5”院-院共建共享工作会议、山东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会、山东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研讨会、一校三地一体发展调研座谈会和威海校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座谈会等10余次校级层面共建共享工作会议,其中7次在威海校区召开。一校三地对口学院与对口专业之间,通过现场会议、线上会议等方式定期举办共建共享专题研讨会,就培养方案统一修订、一流专业建设、课程共建共享、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学术交流等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讨论与研究,切实拿出解决或实施方案。
  各级共建共享会议的“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规律性”召开,充分证明了各级领导对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做好该项工作的坚决态度;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的统筹力,政策方针的引导力,基层单位的执行力和工作人员的和合力,对促进本科教学各层级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统筹设计和督导落实作用。
  2.出台“1+N方案”,开展共建共享试点工作
  2017年9月12日,面对一校三地八校区,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的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布局,努力适应一校三地办学新格局的教育教学需要,印发了《关于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意见》(山大字〔2017〕27号)并制定了6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案(简称“1+N方案”),要求全校各单位“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把握需求导向,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科教学资源、文化资源、教师教学发展资源、美育和体育教育资源等的共享与优势互补,并夯实教学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支撑。
  经系统设计和统筹协调,学校找准问题,突破重点,决定率先以济南校本部6个学院和威海校区5个学院为试点,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交流与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3.以立项为抓手,落实共建共享试点工作
  2017年9月30日,学校发布《山东大学关于开展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立项工作的通知》(山大教字〔2017〕43号),计划从共建专业、共建共享课堂教学和跨校区暑期学校项目等方面开展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以此积极探索建立一校三地跨校区一体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本科教育教学一体化发展。
  2018年3月27日,学校印发了《山东大学关于公布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立项项目的通知》(山大教字〔2018〕6号),最终确定了10个山东大学首批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立项建设项目,以校本部8个学院为牵头学院,威海校区4个学院为共建学院,开展8个共建专业项目和2个共建共享课堂教学项目,累计共建共享了71门课程。学校加强了经费支持和条件建设,实行动态管理的淘汰与激励机制,督导各项目建设单位将“共建共享举措落地,工作落细,效果落实”,“力争形成多元有效的跨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自2017年学校开展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工作以来,威海校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交流、教师发展、教学团队建设、暑期学校项目、信息化教学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受益颇丰。
坚持守正创新
升级共建共享

  2021年,在继续前期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校区共建共享工作的辐射面和普惠性,加大力度激发学院和教师参与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夯实以“共商”为前提,以“共建”为路径,以“共享”为目标,以“共赢”为成果的有效工作体系,威海校区研究决定,在校区全面开展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工作,将工作模式由“项目引导”向“成果评价”转变,由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传出去并重”转变,力争与校本部并肩偕行,实现一校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1.开展分类调研,准确研判工作走向
  2021年3月至5月,教务处牵头,以共建共享和教研改革等为主要议题,深入校区各学院走访调研,再一次激活了共建共享工作的“校院联动”机制。经分单位座谈研讨并统一召开春季教学工作会议,各单位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充分认识到与校本部同心同向,互学互鉴的重大意义,将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推向新阶段。
  同时,为了解前期工作成效,厘清下一步工作思路,校区借助credamo(见数)调研平台,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Five-point Likert Scale)对校区三大群体,即本科生、教师和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本次调研累计收取有效问卷2788份,有效回收率为99.5%,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总结,出具了《山东大学(威海)一校三地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1)校区对于一校三地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呈现支持和欢迎态度;(2)三大群体在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各层面建设的意见和态度基本一致;(3)在对于共建共享机制的了解程度方面,学院领导班子的认知水平最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则有较大差距;(4)一校三地教师交流互动的频率尚有更大空间。各群体还就共建共享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效民意和思路支撑。
  2.创新工作模式,制定年终考核体系
  坚持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根据学校强院兴校行动意见和综合预算改革试点精神,结合事权充分向学院下放人权财权物权,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以激励为核心,以奖励为手段,以“成果评价”为导向,建立了“山东大学(威海)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年终单项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各教学院部与校本部对口学院(所)、专业之间加强沟通,互学互鉴,统分结合,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形成育人合力,完善“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团队化”合作机制。主要从以下层面对各教学院部工作制定考核指标。
  一是实行院长(主任)、书记双负责人制,一校三地对口学院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联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着力落实共商共建各项工作,有效达成共享共赢具体目标。学年初制定规划,学年中中期检查,学年末提交年度报告。
  二是严格按照《山东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20)》,一校三地统一标准、统一步伐、规范管理、狠抓落实,统一制定202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一校三地共商共建共享各类本科课程,共同打造高品质“金课”,增加学生受益面。
  四是升级现有或开发建设五年制双学士学位班、辅修学士学位班、微专业、各类菁英班、实验班、特色班,实现一校三地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五是加强交流,突破壁垒,校区互通,教研相长,牵头开展或深入参与校本部校级/省级教研项目申报和建设,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六是与校本部联合编著、使用和推广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材。
  七是扩大开放,学术强校,加强一校三地学术交流,牵头组织或深入参与一校三地学术会议;积极引进来,邀请跨校区专家讲座;主动走出去,交流校区学术成果。
  八是共商共建跨学院、跨专业、跨校区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提高学生交叉复合创新实践能力。
  九是结合教学院(部)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发其他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项目。
  3.严格考核评审,提供有效参考借鉴
  2021年11月至12月,由教务处牵头负责,组织各教学院部开展了威海校区2021年度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年终考核工作。根据“山东大学(威海)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年终单项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各教学院部提交的《学院(部)2021年度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总结报告》和《学院(部)2021年度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数据统计表》,校区对各教学院部的年度工作进行了严格审核评议和公示,并根据经公示无异议后的考核结果给予了分级经费划拨。
  进而,印发《山东大学(威海)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工作总结报告汇编》,及时总结和积极推广各院部共商共建新举措、共享共赢新成果以及校区共建共享管理服务新理念、新经验,在加强各教学院部互学互鉴与交流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院部和师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更新管理观念
做好增值服务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共建共享统筹协调机制,落实优质特色增值服务,为各教学院部共建共享工作注入新动能,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2021年3月,威海校区主动作为,积极组织,由教务处率队赴本科生院举行本科教育教学一体发展交流座谈会,双方就一校三地一体化招生和本科人才一体化培养等各层面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就实现一校三地招生统一、教务系统统一、培养方案统一、专业课程共享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4月,特邀校本部工科认证专家赴威海校区海洋学院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报告与研讨,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进行专业教育认证提供了明晰的方向,推进了海洋学院专业认证工作。10月,协同校本部举办第8届高校教学发展网络年会。11月,协同校本部组织召开山东大学一流专业申报交流会议。在招生拓展、拔尖人才选拔、各级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申报、暑期学校项目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在逐步实现常规性、一体化交流与合作。
  从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试点先行到2.0工作的创新性、全方位拓展,威海校区始终坚持“同一目标、同一标准、同一精神家园”,勇担共同责任,始于共商共建,旨在共享共赢,志在为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威海支撑,为“一校三地”多校区管理的办学模式改革打造威海样板,逐步把威海校区建设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亮点”,传百廿风华,展浩然之气,与济南、青岛校区共同打造健全一校三地“本科教育教学共同体”。
(王湘云 宋嵩 李楠 袁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