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来,莱西上演全民阻击战——        

一线有人 家里有菜 心里有底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09日
  参与抗疫的莱西市巾帼志愿者忙碌之余,收到了来自三八妇女节的祝福。
  3月4日,莱西市筛查发现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日上午7点开始,莱西市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淑艳也忙了起来。作为店埠镇机关干部,她跟同事们一起到防疫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工作。
  忙起来的不只有基层干部,更有医护人员和大批志愿者,这是一场全员参与的战斗。我们记录下这场战斗中部分人员的身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田汝晔 李静 郭春雨

基层干部:
“妈妈是超人,去打怪兽”

  4日下午,莱西市各镇街通知全体机关干部24小时手机开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立即到岗到位。按照之前的工作安排,李淑艳主要负责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任务来得太快,李淑艳来不及跟孩子解释,在5日凌晨1时匆匆将4岁的儿子留给了公公婆婆,便快速来到店埠卫生院领取电脑设备和防疫物资,奔赴防疫一线。
  7日早晨6时左右,配合着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李淑艳手法熟练地将信息录入电脑。她的驻点在莱西的西南阁村,附近两个村的1200多位村民都要挨个检测。时间紧、任务重,从全员核酸检测开始整整两天三夜,李淑艳和同事们就基本没合眼。
  长长的队伍里,一个小小的身影并不起眼。一直到这个圆墩墩的身影喊出清脆的“妈妈”,李淑艳才发现这竟然是自己4岁的儿子。
  穿着隔离衣,戴着防护面罩,工作人员仅从外表都很难分辨出男女,但孩子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妈妈,“妈妈我想你”。
  做完了核酸检测,儿子没有离开,而是站在李淑艳身边,他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两天三夜妈妈都不在身边,在此之前,李淑艳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地离开孩子。
  “我当时怕他看到我就不走了,跟他解释说妈妈也想他,但妈妈在工作,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妈妈。”李淑艳说,儿子点了点头,乖巧地跟着爷爷准备回家,但没想到已经转身的儿子突然回过头来对李淑艳说,“妈妈加油!”
  同样是冲锋在最前面的工作人员,青岛莱西市店埠镇的基层干部孙东灵也已经四天没有见到孩子了。
  “因为疫情,我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见到他,每次视频的时候,他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来,说想我了。我只能说妈妈在和大家一起抗击新冠疫情,在努力打败新冠疫情这个大怪兽。”孙东灵说,虽然自己也很想孩子,但孩子也是她的力量源泉之一,“我要做他心目中打败怪兽的英雄。”
 社区网格员:
是“螺丝钉”也是“守门员”

  在莱西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格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用脚步织成了防疫最坚固的一线城墙。
  “前后间隔一米以上,左右保持距离,做好自我防护。”几天里,孙启峰在核酸检测点不知道已经喊过多少遍。
  孙启峰今年43岁,这是他在青岛市莱西黄海路社区做网格员的第三个年头。“3月4日,看到莱西出现疫情的信息,我们就加班加点,楼上楼下跑,想尽快把辖区所有居民的信息摸排清楚。”孙启峰当天迅速将自己负责的502户居民的信息整理完,他清楚这些数据将给居民做核酸检测提供重要的依据。“全民检测,不能漏掉一个人。”孙启峰说。
  万玉连负责的“网格”有463户,要摸排核实租户信息无疑是最难的。“租户是不断变动的,我们需要在核酸检测之前,将信息重新录入一遍,为核酸检测工作节省时间。”给小区业主打电话也无法获知全部信息后,万玉连想到一个“笨办法”。“笨办法有时候就是好办法。”晚上,万玉连就来来回回在楼下观察,看原先哪家空户现在灯亮了。发现之后,万玉连就爬楼去敲门,了解租户信息后,将租户拉进小区群中,便于通知信息。
  第一轮核酸检测是在3月5日。孙启峰一大早就到核酸检测点,协助医护人员维持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居民向他询问,有老年人怎么办,孩子上网课怎么办……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孙启峰需要耐着性子反复给大家解释。
  这一天,很多社区的网格员都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奔走。在济南路社区龙泽御苑,李莲荣总共负责156户。“以前觉得疫情离我们很远,现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就出一份力。”
  3月6日晚上,孙启峰接到通知次日凌晨需要展开第二轮核酸检测。顾不上吃饭,孙启峰在防护服里多套了件衣服,便到了检测点待检区域。网格员们开始张贴隔离带,进行场地消毒。
  3月8日上午8时,黄海路社区开始第三轮核酸检测。孙启峰说:“一个岗位一个人,不能空着,疫情当前,马虎不得。”十四五位网格员,各自负责着自己的“网格”,网格连接着网格。孙启峰说:“为了居民安全,为了孩子们早日回来,我们要把小区保护好。”
 志愿者:
保证大家不饿肚子

  早上十点钟,莱西市鲁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蒸箱里的几百个包子已经冒着热气,飘出了香味。
  “喂,程大姐,这边南京路防控卡点需要一些馒头和包子。”“好,这就安排人给你送过去。”电话这头是莱西市巾帼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程彩虹。如今,像这样的需求调度电话,她一天要接上几十个,除“程大姐”之外,程彩虹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大家亲切地叫她“调度员”。
  程彩虹所调度的人员,是一支平均年龄在55岁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中有下岗职工,有保洁阿姨,也有母婴月嫂……自3月6日以来,这些志愿者大姐已经做了一万八千多个包子、两千八百多个馒头,送到了莱西市内七个社区、多个防控卡点和定点医院。
  发面、和面、剁肉馅儿、包包子、分袋装好,志愿者大姐们都是亲力亲为。在这支并不算年轻的志愿者队伍,大姐们就是靠着一股儿精气神支撑着。“大家为的是一线工作人员能吃上口热乎饭,不饿着肚子。”程彩虹的想法非常单纯,她在新闻中看到了莱西疫情的消息,特别是看到在一线坚守的“逆行者”连续奋战,也想招呼着大家为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程彩虹了解到,目前一线工作者最缺的就是主食,一旦工作忙碌起来就顾不上吃饭,“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程彩虹在青岛经营着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家政大姐们从事着同一职业,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母亲。“我们是当妈妈的,看着一线的年轻人,心里也惦记着他们。”
  6日一大早,程彩虹就招呼着大家准备了2000多块钱的猪肉馅,几十袋面粉,准备做包子和馒头。中午蒸出两蒸箱包子后,送到了莱西市定点医院。看着一筐又一筐的馒头包子送到了一线工作者手中,大家伙儿心里高兴得很,干得比谁都有劲儿了。“这两天大家都是连轴转,想着能做出足量的包子和馒头。”
  “有需求就给我打电话,哪里有需要,我们就送到哪里。”程彩虹手里有个联络本,上面记录着所需配送的社区、定点医院、防控卡点的地点和联系方式,这两天,本子记录得越来越密密麻麻,各个地方的需求越来越多,程彩虹接到的电话也越来越频繁,“只要我们能做,我们一定保证大家不饿着肚子。”
  不仅一线防疫人员能穿得暖、吃得饱,莱西市民老张告诉记者,当地米面油肉蛋等各类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价格稳定,“我7日还去上海中路的利群莱西购物广场买菜,蔬菜都挺全,价格也不高,超市还设了应急物品专区,我家里没屯菜,觉得一定够。”
  隔离人员:
每日约定报平安

  每天早八点和晚六点,成了莱西市隔离人员吕树林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因为这是他和女儿约定报平安的时间。
  吕树林的女儿,是莱西七中的七年级学生。时钟拨回到3月4日,吕树林接到女儿所在班级班主任的通知,发现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莱西七中的学生后,要对学校进行管控,对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次密接者进行隔离检查。
  女儿是一名走读生,所在小区距离学校不到一公里。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吕树林想去看看学校到底怎么样了,“那时学校已经管控了,我们在校外也没能见到孩子。”班主任告诉各位家长,孩子目前非常安全,已经有序地安排核酸检测、集中隔离。
  这是吕树林和爱人跟女儿第一次分别。这一夜,他们夫妻二人都悬着一颗心,“不敢睡,也睡不着。”
  作为次密接者,吕树林和爱人也在隔离之列。第二天早上,在简单收拾了行李后,他们坐上开往隔离点的大巴车,住进了崂山区的隔离酒店。
  隔离的学生都是从学校直接到隔离点,身边都没有手机,孩子和家长的沟通都靠老师的手机传话。这一天,吕树林所在的家长群里,大家都在讨论孩子的平安,并互相加油、互相鼓励,这让各位家长多了一丝安慰和寄托。
  6日晚上,吕树林接到了女儿的第一通电话,电话里女儿说话十分放松,心态也很好,还和他讲述了这两天的经历,“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坚强更自律,这是我们最安心的。”
  7日晚,吕树林委托住在莱西的亲戚给孩子的隔离点寄了一个手机。“今天晚上吃的是四喜丸子和芹菜、白菜,还有大馒头、苹果。”女儿在手机屏幕前介绍着自己的晚餐,伙食不错,营养搭配得也均衡。看到孩子稳定的精神状态,吕树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他和女儿约定,每天早八点和晚六点互相拨通视频电话,报个平安。吕树林也期待着,能早日见到女儿。
  这一天的到来,还会远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