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来福士深度跨界“油转渔”,助力烟台打通深远海产业链

海洋牧场百箱计划 囤起座座蓝色粮仓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10日
  2021年6月2日,“百箱计划”首座网箱“经海001号”在山东长岛海域安装。
  在长岛南隍城岛附近宽阔的海面上,由中集来福士打造的“经海系列”亚洲最大的首批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平台——“经海001号”“经海002号”“经海003号”,宛如一个个“海中城堡”,囤起一座座“蓝色粮仓”。近日,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第四个网箱平台即将交付,助力烟台打通深远海产业链,挺进深蓝。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梁莹莹 通讯员 房欣第

“百箱计划”渐入佳境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面对浩瀚蓝海,烟台目标明确:实施向海图强“五大行动”,力争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海洋牧场建设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百箱计划”,是烟台市经略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要举措,有望通过“百箱”带动“千箱万箱”,触发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链。
  2020年,烟台市启动“百箱计划”。同年,由中集集团与烟台市共建的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战略合作首个落地项目——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实施“百箱计划”,身兼烟台中集来福士助理总裁、中集蓝海洋科技总经理的郭福元被任命为总经理。
  “从海工装备到渔业装备建造,再到渔业养殖,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一次跨界。”郭福元接受采访时表示,“乘着国家海洋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百箱计划’实施正渐入佳境,经海走在了现代渔业发展的前沿!”
  据悉,百箱计划明年预计投放10—15座网箱。
“老海工”成功转型
  总书记当年视察过的海洋牧场平台,是中集来福士“油转渔”初期的一项技术成果。作为当时全国首个钢制海洋牧场平台,可以说国内后续海洋牧场平台几乎都是以此为雏形。
  “渔业产业链中,网箱可以看作现代化养殖模式的一个‘桥头堡’。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个网箱,填补了我国在30米左右水深养殖水域空白。”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富祥说的就是中集来福士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海001号”深水网箱。
  “经海001号”是由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的亚洲单体最大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也是“百箱计划”首批四个网箱的第一个。“亚洲最大”名不虚传,长宽各60米,有效养殖容积达7万立方米,单体网箱年产渔获600—700吨。如此巨大的一个网箱平台,工作人员只需4人,数十万尾的黑鲪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类野生养殖。据刘富祥介绍,网箱上面搭载了5G通信、海洋数据监测以及水下监控等多种系统,可以让鱼儿在一个类野生的环境下生长。
  这位“老海工”如今说起养鱼头头是道,转变来自四年前。“2018年6月13日,总书记来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时,我有幸也在现场,当时心潮澎湃。我是学机械制造的,以前负责油气钻探平台的设计建造,四年前开始跨界到渔业领域,摸着石头过河……”
  总书记视察中集来福士的同年,中集来福士成立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跨出了“油转渔”的坚实步伐,对现代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助力山东省海洋渔业走在全国前列,引领了全国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
奏响新时代海上牧歌
  2017年以来,“国之重器”“蓝鲸1号”“蓝鲸2号”“维京龙”“兴旺号”“仙境烟台”相继在中集来福士诞生。其中,“蓝鲸1号”助力中海油出色完成我国南海首个自营深水气田。“蓝鲸2号”实施我国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创造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全球最大三文鱼养殖工船“HAVFARM 1”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合200多万尾三文鱼,堪称渔业装备中的“巨无霸”。
  当“海工制造”遇上“海洋牧场”,中集来福士奏响“油转渔”的新时代“海上牧歌”:将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通过高端大型装备的加持,帮助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降低以往养殖模式带来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压力。融合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实现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为动能转换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
  响应国家3060号召,中集来福士也推出风电相关、风渔结合产品。2021年,“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在山东烟台签约,将推出多艘适用于全球各类复杂海况的高端海上风电安装船,推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助力3060双碳目标达成。
  “总书记在烟台冒雨视察中集来福士,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总书记在视察过程中的点评勾勒出经略海洋的思想内涵和行动框架,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集来福士党委书记、总裁王建中如是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