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小伙离世前捐献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可以惠及五个人

别说他已经离开 其实他留了下来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10日
  医生正在进行器官捐献获取手术。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韩虹丽 通讯员 路苗苗  
  “妈妈对不起,我拖累你们了。”3月8日,年仅21岁的小伙留下这句话和自己的三处器官,离开了人世。
  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捐出这些器官可以惠及5个人。
他曾经痛苦但努力活着
  3月8日上午,21岁男子郑林(化名)因脑溢血不幸离世。“妈妈,要是我哪天不在了,把我器官捐出去吧,能救几人救几人。”或许是早知自己身体不好,去年的某天郑林就对妈妈说下了这样的话。
  郑林从小患有肢体残疾。3年前,郑林和父母带着郑林及最小的孩子从安徽老家来济南靠收废品为生。
  郑林的妈妈马女士家中有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郑林排行老二,因为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这些年夫妻俩去哪儿打工都会把郑林带在身边,只为更好地照顾他。“虽然家里困难,但郑林很懂事,知道我们干活累,还经常帮着洗衣服做饭,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回想儿子生前的光景,马女士眼眶闪着泪花,虽然郑林肢体残疾,但在马女士心中,对自己的四个孩子都一样爱。
  看到家里困难的样子,郑林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妈妈对不起,我拖累你们了。”听到儿子说这样的话,马女士的心总是像刀剜一样疼。
  穷点不算什么,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了。马女士总是劝儿子,你只管照顾好自己就行,“但他总是不听话,想多帮帮我们,却没想到儿子走得这么突然,都没享过福。”
帮我把器官捐出去吧
  “妈妈,哥哥不太对劲!”3月5日虽然是周六,郑林的父母还是要赶在一大早出去打工,留下了小儿子照顾郑林,刚出门没几分钟她就接到了小儿子的电话。
马女士跑回家中,看到郑林昏倒,叫也不答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来因病情危重,郑林转入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治疗。 
  这次,直到早早起床的马女士为孩子做好的八宝粥、水煮蛋凉透,郑林也没能回来。  
  “病人发病急,来时病情非常危重,检查发现其脑出血,出血量比较大,引起脑疝造成呼吸循环衰竭。”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张继承说着郑林的情况,院方邀请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实施多科会诊,进行积极抢救,但郑林的病情仍然非常危重。
  “妈妈,要是哪天我不在了,帮我把器官捐出去吧,能救几人救几人,我想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马女士想到之前儿子说的话,虽然心里不舍,但想到孩子是帮助更多的人,也想让儿子以这样的方式留在世间,于是决定找到医生,帮儿子完成心愿。  
  “家属找到我们表达患者有器官捐献的意愿,我们进行再次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患者积极治疗之后,存活的可能性极低,根据国家规范,启动捐献程序。”省立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办公室协调员李斌说,患者积极救治也不能挽救生命,符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条件。  
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人走了,但郑林的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让三人重获新生,两人重见光明。
  3月8日上午8时15分,济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张娜来到省立医院与郑林的父母及两个舅舅见面,进行材料核实,在市红十字会器官协调员的见证下,郑林家人签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议书》。
  此时,在重症监护室病房内,躺在病床上的郑林像是睡着了一样。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还在为延续他的生命不停地运转,医护人员守在其身边细心地照料,这是医者对生命的尊重。
  上午9时,器官获取小组进入准备状态,医护人员将郑林缓缓推进手术室。医护人员集体鞠躬,在生命的最后,器官获取小组医护人员向捐献者默哀致敬。
  手术室外,即使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死亡”,可马女士还是紧握着双手,来回踱步。“我总是想着他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拖累你们了’。我的儿子很好,他从来没有拖累过我们。”马女士抽泣道。
  3个小时后,郑林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及一对眼角膜,也留下了新生与光明。
  省立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孙晓霞说,郑林的大爱至少可让两人重获光明,一名肝脏衰竭患者过上正常生活,两名肾脏患者告别透析痛苦。
  据悉,今年济南市已经实现了器官捐献25例,从2010年累计实现器官捐献543例,为亟需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和角膜患者带去希望和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