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化学博士做客《老徐话高招》讲述成长经历

学化学“素要三”新创敢、住得坐、趣兴感: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10日
    很多人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化学算是“坑”吗?这个专业还能报吗?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苏艳敏做客《老徐话高招》,用她在化学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的完整成长历程现身说法,希望她的经历能够给高中生选专业带来启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赵凯文          

高考报化学专业
初衷是当老师
  2017年9月,山东实行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迎来首届新高考,普通批最多能报96个平行志愿,很多考生都会选择“冲一冲”。但苏艳敏2012年参加高考时,山东连平行志愿都还没实行。
  苏艳敏来自滨州,2012年参加高考,当时报志愿一志愿只能报一个学校,“大家都想稳妥一点儿。”苏艳敏是理科生,理科科目中化学学得最好,于是,她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化学优势,在求稳的心态下报考了聊城大学师范类化学专业,“家里人希望女孩能学师范类专业,将来毕业后去当老师。”
  但进了大学,在学习更多知识、见识更大的世面之后,苏艳敏的想法有了改变。“我想再提升一下自己,而不是本科毕业了就去当老师为最终目标。”苏艳敏决定考研。因为不想出省,她把目标锁定在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大的化学学科很厉害”。
  “印象里,部分本科同学去当了中学化学老师,选择考研的同学挺多的,大约得占到三分之二的样子,最后考上的也挺多。”苏艳敏说,当时选择考研其实压力挺大,“一方面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另一方面,就算考上了,将来研究生毕业后能做什么也是未知数。”
  尽管如此,苏艳敏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考研,她希望自己再向上“够一够”,探寻更多可能。她成功了,2016年,苏艳敏考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是“变化的学问”
是不是“天坑”得看个人
  苏艳敏考入山大的第二年,教育部公布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山东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化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如今回望自己当初的选择,苏艳敏感觉自己选对了。
  “化学还是挺有意思的。”苏艳敏说,若单从字面解释,“化学”就是“变化的学问”。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希望借助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制造出新材料、新能源,从而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吃、穿、住、行方面的需求。
  “依靠化学,不仅能够改造原有的化学物质,而且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化学物质。”苏艳敏说,化学一直有新物质产生,是一直在发展着的。吸引她的,也许正是这种未知。
  “大家说生化环材是‘天坑’,可能跟它是基础学科有关。”苏艳敏说,可能很多人希望大学学到的专业马上就能应用,但像化学这样的专业,是越往深里学,用处才越大。当然,本科毕业想就业也没有问题。
  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因为我本科是师范类专业,所以,同学里面有不少去当了老师。”苏艳敏说,化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食品、检验检疫、能源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当老师、考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将来打算从事科研工作的,也可以选择深造。“硕士、博士毕业也可以去当老师,或者进药企、化工厂等,但他们的职位、薪资跟本科毕业的同学相比,要高一些。”
学化学“三要素”
感兴趣、坐得住、敢创新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化学?苏艳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析,首先,要对化学感兴趣,其次,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一成不变。“不感兴趣的话,我认为走每一步都会感觉很困难,或者不想去做。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那种满足感真的特别棒。”苏艳敏说。
  至于要不要选择化学专业,苏艳敏认为还是要看个人的兴趣、努力程度,以及个人选择。“如果你喜欢它,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并且有所获得,有满足感,就不会觉得它是‘坑’。”苏艳敏拿她本人在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分享到,硕士三年做过的实验加起来有一两万次,实验量很大,实验失败的时候也有挫败感,但产出成果时会非常开心,那种开心会让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努力,然后有收获,就会获得正向反馈。”
  那么,本科毕业之后要不要选择继续深造?苏艳敏的建议是遵从自己的心,并且做好科学规划。因为理工科读研跟就业差别还挺大,而且做科研的进入过程十分煎熬。“我自己在研一的时候也迷茫过,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不太确定,到了研二、研三才逐渐确立了要继续读下去的目标。”她说,读研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在辛苦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工作上产出成果,对自己的能力是个确认,也更有信心走下去。
  因为硕士阶段在科研上有了一定的基础,苏艳敏顺理成章地留在山大继续读博,师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孙頔教授,主要从事多面体特征银硫簇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她首次利用异阴离子模板法人工合成不兼容对称性嵌套的银簇,为“开普勒宇宙”模型提供实例,为可控合成银簇的结构和生长提供了新策略。苏艳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Am.Chem.Soc.和Nat.Commun.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6篇,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
  对比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学习,苏艳敏说,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本科阶段主要是老师带着做实验;到硕士阶段,选方向、选课题,老师会有一定的指导,也需要自己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到了博士阶段,则需要主动创新,去深度思考。”
  扫码看《老徐话高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