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魂 山东领军企业家王振钦与水发“新目标”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10日
  创新,是一个工业大省的发展必答题。
  这个2022,当闯过“8万亿”大关的山东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山东企业家们也纷纷把“创新”视为发展的底色,以此,持续增强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水发团队考察项目现场(右二为王振钦)。

  ▲总部位于济南的水发集团办公大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走过12年风雨、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水发集团在其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的带领下,也发出春之号角,以创新为引领,用激情创业之火再度点燃发展突破的新引擎。
  在王振钦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身为山东领军企业家的他掌舵下的水发集团继跻身中国500强后,向下一个目标冲刺的必选。
  魂在,梦在;火燃,路清。
  “我们要锚定新目标,从实际出发,持续增强自我改革、自我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中,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王振钦表示。
  那么,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水发集团今年的目标是什么?这一以“新国企”姿态出现的山东省属国企如何立足实际实现改革创新再突破?以王振钦为代表的水发人正给出答案和具体路径——
水发新目标
  齐鲁大地,春潮涌动。
  “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总基调下,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经十东路33399号的水发集团悄然定下了今年的新目标。
  “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确保按期完成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王振钦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具体到目标上,王振钦分别从稳增长提质量、降负债防风险、首位度引领、市场化机制、科技创新以及党建方面,提出“六个着力”。
  其间,“稳增提质”被放在首位: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利润过亿的实体企业达到15户,集团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利润率大幅提升。
  企业主要指标明确的同时,作为水发集团高频词“首位度引领”也被王振钦再次强化。
  他表示,坚持聚焦主业发展,集中精力做强做优水务、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四个板块,推动优势细分产业位次提升、竞争力增强;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快处置“两非两资”,力争取得较大成果。
  “我们还要着力完善市场化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等试点及推广步伐,提高竞争上岗比例,强化业绩刚性约束。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外部董事。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逐步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年内启动2至3个IPO项目。”王振钦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创新已成山东集体奔赴的当前,王振钦也着重表示水发集团将一切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求突破,进而推动工作整体跃升。
  而这也是其掌舵水发集团以来一直强调的重点。
  其中,就科技创新而言,他表示,2022年,水发集团要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大战略,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新增知识产权不低于700项,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实现突破,研发投入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一批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水发集团为今年定下的‘小目标’。”水发集团战略部一名人士表示。
  目标之下,一直萦绕在水发集团上空的创新激情被再度点燃,一如过去的每一个日夜。
逆袭之路
  创新激情是水发集团的显著特征,且一直贯穿着这一年轻国企的发展始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9个人到如今30000名员工,从单一水利投融资平台到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商业版图从山东半岛到覆盖全国31个省市,拓展到境外8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成立12年的水发集团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434位、山东企业100强第43位、全国水利企业100强首位。
  “水发集团所行的每一步,既激情铿锵,又踏踏实实。”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调研水发集团后这样评价。
  他说,水发集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控机制、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破解了不少难点。水发经验具有颠覆性创新、系统性集成特征,水发管理模式是中国改革的样本,是新时代改革管理的“样本”。
  “样本”需要数据来佐证。来自水发集团的公开信息显示:去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30亿元,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实现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资产获利能力有效提升,盈利大户规模快速壮大,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增加,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也正在加快构建……
  不仅如此,这一年,水发集团涉及的水务、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四大业务板块发展势头良好,均位居山东省内第一、国内前列,在19个细分产业位居国内前十,其中,13个国内前三、6个单项冠军。
  成绩的背后,是一次次成功的“逆袭”。
  “如果用一个词来诠释,那一定是创新。”王振钦在多个场合强调。
  2010年5月,他被寄予厚望,担任水发集团主要负责人。彼时的水发,一无资产划拨,二无资金注入。
  走马上任后,王振钦带领仅有的8个人东奔西跑,找资源、找资金、找项目,实现了“经营反哺公益”的目标,在全省率先走出“水务一体化”的路径,先后投资建设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平原水库、鲁南大水网、潍坊区域水资源调配、黄水东调等重大水利工程200多项……
  “没有创新,只有死路一条。”王振钦回忆。
  从“因水而兴”承担全省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到“根植水务”成为全省水利事业顶梁柱,再到“沿水兴业”争当落实全省战略排头兵、“逆行而上”担纲东西协作主力军……王振钦他们一路创新,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闯出一条新路子,发展成为拥有1600亿元资产、3万名员工、3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而随着水发集团获得“山东省优秀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等称号,操盘手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也先后荣获“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山东省改革尖兵”“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家”等称号,且两次被省委授予一等功。
创新
  “相对于数字变化和众多荣誉,他更看重的是我们水发集团是否永葆创业激情,是否能永做特色发展,是否能永存危机意识,是否能永远革故鼎新……”一名跟随王振钦多年的水发集团高管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不仅如此,在多个场合,王振钦一直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把创新精神锻造成企业发展的‘金钥匙’。”王振钦表示。
  如何运用机制创新打造活力水发?这是首要问题。“市场为本、活力为要、效率为先、创新为魂,这是水发原则。”王振钦说。
  按照上述原则,在山东绘就国企改革“施工图”,重组混改双线推进的当前,他们在经营机制上大胆创新,并在系统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星团式”管理体系。
  即:以多元持股塑造混合发展新格局、以自主运营构建面向市场新机制、以终端反馈健全有效监督新体系、以总部赋能打造国资运营新模式。
  以多元持股塑造混合发展新格局为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水发集团混改企业户数占比86%、资产占比93%。
  “在具体运行机制上,我们由集团派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核心人员,同时,保留原管理团队负责生产经营。这不仅把民企机制灵活、市场敏锐的特点发挥出来,同时,也与国企资金、管理、品牌等优势进行有效融合。”上述高管表示。
  机制创新的同时,作为国企后起之秀的水发集团,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培育产业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基层创新。”王振钦说,即把“永远革故鼎新”作为水发精神,依靠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提升发展质量。
  按照上述思路,水发集团创造出规模农业新模式。2017年是开始。彼时,到新疆考察水务项目的水发看到当地棉花产业种植分散、方式落后、品种杂乱,“能否以资本介入,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这一问题萦绕在水发集团一级权属公司——水发农业集团董事长吴东振的心头。
  随后不到5年的时间,随着一个“流转控制土地+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运营模式浮出水面,“棉花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年收购加工销售皮棉百万吨,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6”的数字在水发农业那里被勾勒。
  棉花规模经营成功后,水发农业集团又将上述模式向蔬菜、养殖、粮食等领域拓展,如今规模农业成为其重要增长点。
  创新机制保障,基层创新探索的同时,“我们还要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王振钦表示。
  他说,水发集团在科技创新上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如何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事关未来发展。
  于是,自2018年起,水发集团科技创新三年“攀登”计划就此而来。
  制度、资金、资源的互相策应下,三年后,水发集团科技创新“翻天覆地”。
  除组建拥有3000多名专家、涵盖34个行业的专家库外,水发集团先后与10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11家增加到目前的73家,增长速度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在省属企业遥遥领先……
立足实际,向未来
  普遍的观点认为:作为水发集团的掌舵者,王振钦及其团队的创新轨迹,在缔造水发这艘国企巨舰的同时,也为山东乃至全国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其短板和不足也日趋显现,比如经营业态过多、资本运作能力不强、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等。
  “我们必须客观、全面认识不足,才能更好更快向未来。”王振钦表示。
  在他看来,巩固增强比较优势,就是立足实际,补齐短板弱项,才能加压奋进,激发激荡出“面向未来”的浩然锐气,进而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于是,站在新起点上,一个集“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控风险、铸品牌、树正气”于一体的工作思路被王振钦勾勒。
  即:围绕产业地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行业首位度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发扬、利用好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存在的各种突出短板,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
  在体制、机制、激励上全面发力,健全星团式管理体系,推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行,提升三项制度改革成效,以更大魄力实施中长期激励措施,把内在活力更好地激发出来;
  聚焦财务、投资、安全、廉政等风险点,大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突出文化、责任铸造企业品牌,突出规模、引领强化行业品牌,突出品质、服务打造产品品牌,深入研究集团品牌创建的思路措施;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发扬进取精神,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这是水发集团跻身500强以及掌门人王振钦荣获“山东领军企业家”之后,为实现前述“目标”提出的工作方法及思路。
  以扬优势为例,他说,下一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水发想要壮大、发扬,就要巩固优势,首要的问题就是集团要统一思想,集中一切要素和力量在四个产业上发力。
  在他看来,其发力点一是建链强链,二是突破技术。“唯有在这些方面发力后,才能继续健康发展。”他要求,水发旗下各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创新为引领,找准自身优势和特长,做专、做精、做新。
  同时,在树正气方面,他说,企业一把手要不囿于物、不萦于心,要有“自燃性”,始终保持创业激情与创新热情,“在自我点燃的同时,感染他人,这如同一团火簇拥一团火……”
  火焰簇拥,对于走过12年风雨,如今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水发集团而言,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