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汇波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10日
  □孙葆元

  济南城有两千年的城建史,济南古城在哪里?我们可以先确立四个点:第一个点在大明湖东路与黑虎泉北路的交叉口处;第二个点在黑虎泉北路与黑虎泉西路的交叉口处,以解放阁为坐标;第三个点在黑虎泉西路与趵突泉北路的交叉口处;第四个点在趵突泉北路与启盛街北端交叉口处,把这四个点连起来,就是济南古城的城廓。 
  沿着这道城廓行走,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城廓区域的街巷无论院门、店门、宅门都相对或斜对开启,唯有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北路、大明湖东路、启盛街诸街道是单向开门,这是为什么?因为它曾经面对城墙,这些街原本就是城基。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城根街,第一和第二个点连接起来的街叫东城根街,第二和第三个点连接起来的街叫南城根街,第三和第四个点连接起来的街叫西城根街,唯独没有北城根街,这是因为古城的北城城里城外都是水,城墙抱着大明湖,城外是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定格的意境。众泉集萃,汇波于此,风光旖旎,是济南古城最好看的地界。
  济南古城怀抱着一个大明湖,难怪清朝人说“一城山色半城湖”呢,这是中国城建史上独特的景观。杭州城也有一片湖,那个湖是城外湖,当年的临安城临湖而建。北宋熙宁四年,曾巩调任齐州,他把齐州这片湖叫“西湖”,大概他从越州来,叫惯了西湖,把这片北国的湖当成了梦里的湖。曾巩离去后,我们发现,他留在济南“西湖”的诗句比越州西湖的诗句还多。循着这条诗的路径,我们看到了北宋大明湖的美丽。
  北城是水城,碧波十顷、莲荷映日、人家寥落,有北渚桥可通。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苏辙曾在齐州任掌书记,他与朋友孔武仲相携来到北城,有一首题咏《北渚亭》的诗:“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这句诗留给我们的信息是,北宋时北城还有一座北渚亭,而且这座亭子建在城墙之上,否则,既登亭,何必上古城呢?这座亭为苏辙的前任知州曾巩所建,应该与汇波楼同一个时期。曾巩离去后二十一年,晁补之守齐州,又来到北渚亭旧址,时亭已倾圮,他站在废墟上,怀念曾巩,写下《北渚亭赋》,在序中说,“北渚亭,熙宁五年集贤校理南丰曾侯巩守齐州之所作也。盖取杜甫《宴历下亭》诗以名之,所谓‘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者也。风雨废之,州人思侯,犹能道之”。足见这座亭的存在。为了纪念曾巩,晁补之重修此亭,他说,“后二十一年,而秘阁校理南阳晁补之来承守之,侯于补之,丈人行。辱出其后,访其遗文故事,廑有存者。而圃多大木,历下亭又其最高处也。举首南望,不知其有山,尝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群峰屹然,列于林上,城廓开闾,皆在其下。陂湖迤逦,川原极望。因太息语客,想见侯经始之意,旷然可喜……”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第一,北渚亭是当时济南古城的最高处,南可眺南天群山,北可瞩川原极限。第二,这座亭上又有历下亭,宋时历下亭并不建在湖水中。
  北城还有一座环波亭,苏辙题《环波亭》诗有句:“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栏水中央”,可见环波亭立在水里,与一座桥相连。此外,这里还有鹊山亭、水香亭、水西亭、芍药厅、仁风厅、静化堂、凝香斋、历山堂等胜迹。大明湖的南侧建有名士轩,取杜甫“历下名士多”之诗意,到了清朝,这座轩划入清地方政府的署衙中。王士祯记载:“济南藩司署后临明湖,西偏即曾子固(曾巩)集中所谓西湖也。曾守郡日,曾作名士轩,轩今入署中,明时尚有古竹数竿,芍药一丛,传是宋故物。”这大概就是芍药厅的由来。
  这一泓湖水从北城漫漶到西城,西城处还有一座亭子叫溪亭,当年苏辙携友人徐正权游览这座亭子,留下诗曰:“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他在这里观捕鱼,看踏藕,吃鸡头米,俨然生活在南国。踏藕就是收割莲藕,大明湖的捕鱼人又是农人,在莲藕收获季节,下到湖中,人浮在水面,双脚踩入泥中探藕,岸上的人只见莲农漂浮着踩水,看不到他的双脚在泥里作业,一旦踩到藕,那脚就能将藕踩断,再勾起来,递到手里,随手扔到莲船上,贩于市井。苏辙吃的大明湖鸡头米今天在济南已经见不到了,在江南却是季节性的美食。鸡头米就是芡实,一种水生植物,采摘起来,剥出果实,小的如豆,大的如榛,可饭可菜。
  必须指出的是,此时的齐州西湖胜于杭州西湖,当齐州西湖人文荟萃,杭州西湖还沉睡在荒水野波之中,直到宋王室南渡,杭州的湖水才得到开发,距离这个古城抱水,碧波十里的齐州岁月幡然过去六十年。
  难怪曾巩离去后还念念不忘,旧梦入诗,熙宁七年(1074年),他调往襄州,尤不忘齐州之情,在《离齐州五日》诗中写道:“画船终日扒沙行,已去齐州一月程。千里相随是明月,水西亭上一般明”。他意犹未尽,又写道:“将家须向习池游,难忘西湖十顷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从诗中可以知道大明湖宋时便有七桥,曰: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泺源、石桥,与今之七桥略有名称的变易。
  此后晁补之离开济南,他留下诗篇:“来见芙蕖溢渚香,归途未变柳梢黄。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也是一步三回头地留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