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博物馆里的中国美学

“华彩时节”系列情景短视频开播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25日
  绿松石
  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3月21日起,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博物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出品的“华彩时节”系列情景短视频正式与公众见面。
  齐鲁晚报记者 张九龙 郑珂

  山东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山水画、文人画,从青铜鼎、陶俑、唐三彩到宋瓷、元青花、景泰蓝……博物馆里的点点滴滴,汇聚着五千年华夏儿女的生存智慧,沉淀着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公众的欣赏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寻找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雅致一面,增强文化自信,2022年,山东博物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策划出品“华彩时节”系列情景短视频。栏目每期以色彩为主题,串联山东博物馆文物,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广泛运用全媒体形式,充分挖掘文物、色彩、节气背后的故事。“华彩时节”系列情景短视频致力于以创新为突破点,为文物故事的讲述和传播拓宽平台及方式,推动文物故事传播实现知识化、通俗化、趣味化、体验化、网络化、网感化、视频化。
  首期“华彩时节”栏目选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这天与大家见面。“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惊蛰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每年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春暖花开,春天的感觉,真正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绿色孕育希望,春天充满生机。今年春分时节,来自山东博物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两位闺蜜主播张玥、郑珂“打卡”山东博物馆,探访清代画家俞龄的《春游晚归图》和孔雀石的故事,解密古代人们的春游方式及绿色的由来与发展。
  《春游晚归图》描绘了主仆四人春季郊外踏青游玩后高兴而归的情景。画面中山松苍翠、绿树夹岸,整幅画作用浓重的青绿色调,把林木舒发的生机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绿色是中国山水画中最重要的颜料,起初,绿色颜料由植物中提取,但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褪色,后来人们发现矿物中提炼的绿色更加鲜艳持久,于是孔雀石成了制作绿色颜料的主要原材料。
  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文物,共同讲述山东文博故事,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华彩时节”系列情景短视频通过齐鲁壹点客户端、齐鲁晚报视频号、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山东博物馆抖音号等平台首发。扫描右侧二维码可观看精彩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