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凌晨蹲点济南公交各场站,直击战疫中的城市“摆渡人”

连夜张贴溯源码,提醒乘客扫码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02日
  ◥车辆运行回场后,清洁人员对栏杆扶手进行清洁。
  4月1日凌晨两点半,整座城市还在沉睡中,济南公交的各处车场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由于有确诊病例曾乘坐过公交车,济南公交车防疫推出新措施,连夜张贴乘车溯源码、对车辆进行消杀,守护城市的安宁。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于泊升

连夜张贴溯源码
让市民安心

  4月1日凌晨2点40分,济南公交解放桥车队工作人员赵玉急匆匆赶到位于历山路的解放桥车场,带回了济南公交集团连夜赶制出来的溯源码。这个码就像是公交车的身份证,乘客扫码乘车,一旦出现疫情,溯源会比现在更加迅速。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按照计划,他们要连夜给每辆车都贴上溯源码。整个车队立即忙碌起来,凌晨的车场听不到别的声音,只能听到脚步与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解放桥车队队长方瑞搬着凳子在一辆辆公交车之间穿梭,每一辆车都要贴上码并激活。
  “歪了,往左一点……好,别动。”场外的车辆不好贴,光线不足,只能打着手电筒,推着小车挨个摸索。
  “现在是4点,我们分头行动,去副站找一下我们的车。”只用了一个小时,解放桥场站的70余部车就全部贴完了溯源码,方瑞又安排工作人员给另外几十辆分散在各处副站的车辆张贴溯源码。他们只剩一小时的时间,早上5点,在早班车发车时,所有的车辆都要做好准备。
  贴码只是当夜工作的第一步,一车一码,每辆车需要手动录入编号,错一个数字都不行。“有点犯困,录入编号比较烦琐。”赵玉晃了晃脑袋,让自己保持清醒。
  凌晨5点,二环西路大魏车场的车辆也已经完成了溯源码张贴,K127路驾驶员李峰参加了这次行动,看到自己一夜的工作,他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此时天空已经渐渐亮起来,各条公交线路忙碌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工作流程多了
为了安全一切都值得

  凌晨5点40分,K114路首班车驾驶员王毅已经将车辆运行至站点,等待6点准时发车。“跑首班车,5点就要起床,终点站就在车队,跑一圈后在队里吃早饭。”首班车是比较孤独的,乘客比较少,因为疫情,这两天的首班车大都空着。
  距离发车还有两分钟,王毅突然从驾驶座站起来,将车窗挨个打开。“一着急差点忘了,第一圈跑的时候得通风。”疫情期间,通风、消毒、检查健康码、提醒乘客戴口罩、测体温,驾驶员的工作程序比以往多了好几道,每次工作开始前,王毅都会在心里再默念几遍,检查有没有疏漏。
  4月1日这天,因为有了溯源码,王毅的工作又增加了一道程序。“老师,麻烦您扫一下这个码。”车门打开,乘客上车,王毅指着车门旁的溯源码提醒乘客。大多数乘客也会十分配合。“这是干什么的?”由于是第一天需要扫码,很多乘客都有这样的疑问。了解到这个码的用途,绝大多数乘客都表示理解。
  “又多了一道程序呀?”早上7点半,在济南西站公交枢纽,市民朱先生听工作人员介绍完溯源码,小声嘟囔了一句,他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不会用。此时,站台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乘客宣讲疫情期间的乘车规范。为了让大家都能顺利乘车,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溯源码。朱先生也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顺利登上了K202路公交车。
  K202路从济南西站到齐鲁软件园,乘客多,运行时间长。近期,曾经有确诊病例乘坐过这一线路的公交车。K202路公交车的一位驾驶员说,当初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有点怕。”他坦言。但经此一事,也让他更加明白,疫情期间公交运行要求的“一趟一擦拭”特别有必要,“每一趟我们的消毒、清理都很认真,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一圈报一次平安
让家人放心

  上午8点,枢纽场站的乘客多起来,两辆K202路进入站台停靠,保洁人员立即上车清理卫生。“清洁标准很高,必须每一个死角都顾到,干活不仅要快,还要细。”车队保洁员称,除了细致,速度也得快,她负责的车辆比较多,有时还会等着着急发车,在高峰期,一辆车最多在场站内停留半小时,她和其他保洁员必须在半小时内将各自负责的车辆清洁干净。
  上午9点,K202路驾驶员赵世谕已经运行回场,在休息时他给家人打了个电话报平安。“今天一早就来到站点开始准备,进站房测温、领取口罩、纸笔,戴好手套检查防疫物资。”赵世谕说,由于流调溯源,家里人比较担心,自己每天接触的人很多,运输行业在这个时候也比较谨慎。
  “要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公交不能不开,老百姓还得出门。每天把乘客接上车送下车,做这份工作就要尽职尽责。”赵世谕说。
  下午3点,在济南东部的全运媒体村公交场站,BRT5号线陆续进入发车位,和K202路一样,这也是一条大线。运行车辆基本都是18米长的大车,途经的也是重点区域。在终点站济南站,还有专人在站牌处值守。驾驶员李庆(化名)要运行半天,对于他来说,疫情期间的运行和平常并没有太多不同。“把该做的都做好,调整心态,没啥大不了,总要有人出来为市民工作。”李庆说。
  晚上7点半,记者在明湖东路下车结束一天的探访。此时在路上看到最多的车辆就是公交车,他们进站出站,迎来送往,疫情期间为这座城市默默地执行“摆渡”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