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险,我先上!”一名警察的大写人生

——追记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贾长全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03日
  ◥贾长全(右)为被盗窃群众挽回损失。     威海公安供图
  清明至,哀思浓。2022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贾长全在执行专项任务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40岁。贾长全入警21年,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用忠诚和热血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崇高使命。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荣获山东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提名奖。

  齐鲁晚报记者 王震
通讯员 刘贵增 曲涛     
头部被袭短暂昏厥
他仍紧紧抱住嫌疑人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干出个名堂来。”从参加工作那天起,贾长全就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干劲。
  2008年,在交警工作7年的他来到巡警岗位上,为尽快适应工作,他自我加压经常加班,还主动要求上夜班,抓住一切机会搜集信息、研判警情,跟老民警学经验,跟抓捕高手学技能。
  “贾长全能学习能吃苦是全队出了名的,我们都佩服他。”战友们都这样评价他。很快,贾长全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两多、五勤、一配合”的巡逻盘查技巧,带领战友们成功破获各类案件310多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50多名。
  特巡警是公安队伍中的尖刀和拳头,时刻准备与犯罪分子进行生死较量。2010年初冬的一个深夜,贾长全巡逻时发现一个盗窃电缆的犯罪团伙,4名犯罪嫌疑人慌不择路弃车分头逃窜。贾长全带领民警分头追捕,一名嫌疑人见他紧追不放,掏出匕首妄图行凶,被贾长全扑倒在地。另一名同伙见状凶相毕露冲上来,搏斗中,犯罪嫌疑人用花盆重重砸在贾长全头部。鲜血瞬间流了下来,虽然出现短暂的昏厥,但贾长全仍忍着剧痛,死死抱住嫌疑人一直没有松手,直到与赶来的战友一起将犯罪嫌疑人制服。 
  2013年,贾长全被选调到便衣侦察大队。信息化时代,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他和战友们向科技要战斗力,积极探索“火眼金睛”+“数据研判”警务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打击违法犯罪,与110指挥中心建立警情发案“直通车”,情勤一体、合成作战,打击破案能力明显提升。贾长全和战友们先后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357名,带破各类案件556起,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0余万元。经过他们的努力,市区盗窃案件从日均10起降到日均不足0.1起。
第一书记“请来”公交车
村民敲起锣鼓扭秧歌

  贾长全常说:“我们要有感恩的心,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当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回报社会!”
  2015年,贾长全受党组织委派来到文登区米山镇郭格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村的第一件事,贾长全就把第一书记的牌子挂起来,把第一书记联系卡发到每一个村民的手中。很快,他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有困难找贾书记”成了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出行难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郭格庄村地处三个乡镇的交界处,最近的公交车站点距离村头八里多地,村民进城务工、就医非常不便,都盼着村里能早日通上公交车。贾长全反复奔波协调,修好了通往村里的公路,把公交线路延伸至村口,郭格庄村结束了不通公交的历史。通车那天,村民敲起锣鼓,扭起秧歌,像过节一样热闹。
  驻村的日子里,贾长全攻坚克难,协调硬化村内9条主次道路,组织整修排水沟1100余平方米,新砌花墙1700余米,修建健身广场,引进服装加工厂,恢复村办石子厂。短短一年多时间,郭格庄村从以前的评比垫底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在威海工作近20年
只在老家过了两个春节

  从巡逻防控、便衣反扒到专项任务,从援川救灾到驻村帮扶为民一线,贾长全始终心怀大爱、笃定执着,把温暖献给了他人,把愧疚留给了家人。女儿上幼儿园那几年,正是工作起步阶段,贾长全几乎没接送过孩子。
  懂事的孩子知道爸爸有重要的工作不能陪她,就央求妈妈在贾长全工作地点旁边的游乐园办了一张年卡,每逢周末,她就缠着妈妈带她来到40多公里外的游乐园待上一天。尽管无法见到爸爸,但她却说:“在这里我能离爸爸最近。”
  贾长全的弟弟贾长波也是一名公安民警,但一个在威海一个在济南,兄弟俩难得见一次面。弟弟回忆,哥哥在威海工作近20年,春节只回过两次老家。“今年本来商量我们一起穿着警礼服,和全家人一起照个全家福,现在,这个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贾长波满脸泪水,心里满是不舍和遗憾。
  40岁,正是人生最壮美的季节。贾长全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平凡人民警察大写的人生。“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贾长全同志的崇高精神,忠诚履职、担当奉献,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而不懈奋斗。”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支队长郑涛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