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再启航 尽职勇担当

老将于伟转型教练,助力山东竞走传承发展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11日
  2017年伦敦田径世锦赛男女混合50公里竞走,于伟在比赛中。  Osports供图
  竞走项目作为山东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曾为我省在国内、国际各项赛事中揽获无数荣誉,而在这一项目中我省走出的优秀运动员更是不胜枚举,2019年走下赛场的于伟便是其中一员。
  运动员时期,他曾连续斩获两届全运会冠军,奥运会第五、世锦赛第七,国内赛事获奖无数;十五运周期,他则以昂扬之姿在教练员的全新岗位迎风启航,为山东竞走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齐鲁晚报特约记者 宋莹
  从全运走向奥运
  提起于伟,关注田径的人想到的或许是北京世锦赛男子50公里竞走赛场上那个瘦削的身影,或许是里约奥运会眼神坚毅咬牙完赛的那抹中国红……
  在国际大赛中,他不俗的表现经常让人忘记他从事竞走项目训练的主项原本是男子20公里。
  2013年辽宁全运会,于伟与队友一起斩获了男子20公里团体金牌,而后的2014年5月,为了备战北京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于伟在教练的建议下转项改练50公里竞走。
  从20公里到50公里,不仅对运动员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赛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更高,而且距离增加了一倍多,战术也更加复杂,比赛中需关注的因素大量增加。
  面对这项充满对身体和意志双重考验的项目,于伟在转项后两个多月就拿到全国锦标赛男子50公里冠军,这是他转项后参加的首场全国比赛。即便在27岁“大龄”临时转项,他仍是国内50公里选手中的佼佼者。 
  2016年奥运会后,于伟回到省队继续20公里竞走的训练。天津全运会上,顶着我省竞走男队年轻选手较多的压力,于伟作为老将,带领队友们有惊无险地破解了云南队的冲击,最终拿到该项目金牌。
转变思想迎挑战
  天津全运会夺冠后,由于自身的伤病加之年龄的因素,于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最终,他在2019年正式退役。 
  事实上,在退役前,面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于伟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十多年的体育生涯,对竞走事业的了解和热爱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走上教练员的岗位,成为在省队恩师宋绍利队中的一名助理教练。
  于伟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队伍共有18名队员,队中既有二十四五岁处于当打之年的选手,也有2005、2006年龄段的后备人才梯队,人员结构合理,并充分考虑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角色转变至今自己都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我省的训练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在运动员时期我只管好自己的训练就可以,但当了教练之后考虑的要更多,除了参与管理队伍,把一些训练理念等思想上的东西传达给运动员,还要思考怎么让运动员贯彻到训练中去。此外,包括对训练量以及训练节奏的把控,对运动员思想上的开导等各方面,都需要重新学习,也要重新认识自己”。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教练这一职业,于伟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当我做了宋导的助理教练之后,我觉得我就是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日常相处过程中,我更喜欢像以前一样,与他们以师兄弟的感情相处,这样也能更好地把主教练的训练方法和理念传达给他们,同时把他们平时不太愿向主教练表达的心里话通过我反馈给教练,实现整个队伍的良性循环。”
传承冠军精神
  在运动员时期,由于长年在外训练比赛,于伟经常四五个月才能有机会回家一趟,如今虽然转型做了教练,他仍免不了跟着队伍跑。
  于伟表示,今年队伍冬训在泰安,过年之后刚回到济南大本营不久,训练中心就由于疫情封闭了,至今已有三周多。“一年能够回家的机会只有三四次,也真心感谢家人对我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新周期首个冬训结束,竞走项目的国内外赛事接踵而来,在上月结束的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上,我省运动员高英超与队友共同夺得男子35公里团体第二名,也为我省竞走男队备战新赛季提振了信心。
  于伟告诉记者,4月中下旬队伍将参加一场亚运会场馆的测试赛,队中有五名选手的训练重心放在备战这次的比赛上,此后其他队员还会参加一些赛事的积分赛,因此整个队伍的训练热情非常高涨。
  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竞走赛场上都有山东选手的身影,并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作为年轻教练员的于伟深知重任在肩:“山东竞走作为传统优势项目,拥有冠军的传统,我做教练员的时间短,无论是老教练的敬业精神还是对训练的把控等各方面对我来说都要多多学习。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项目的优化,我们年轻教练也担负着项目创新的任务,这也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于伟直言,岁月不待人,要更快地去提高自己,早日担负起山东田径更多的责任,“继承好前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和辉煌成绩,也希望新一批运动员能比我们那个年代有更多的突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