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记者连续两天到高速收费站、服务区当防疫志愿者

值守两小时后,一进休息室先喝两瓶水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12日
  4月9日,齐鲁晚报记者于泊升(右三)、丁群(右二)作为志愿者,与济南交通公路部门及槐荫区兴福街道办工作人员一同查验重点地区车辆。
  4月9日上午,京台高速济南西收费站,天气闷热,齐鲁晚报记者身着厚重的公路应急风衣,将对讲机和警示灯挂到衣领。第一次志愿服务公路防疫,记者心里有期待也有担忧。
  齐鲁晚报推出“申请个红袖章”系列报道后,4月9日至10日,记者与济南各处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检查站的值守人员一起,坚守济南“战疫”的交通防线。

  齐鲁晚报记者 于泊升 丁群

上岗
每人每天要查验数百辆车

  “这两位同志今天将配合你进行检查检测。”4月9日上午9点,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王泽鹏将我们领到京台高速济南西收费站检查站口,与检查人员交接班后,我们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小同志口罩再紧一紧。”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是检查人员张华山交代我们的第一件事。
  进入检查点后,各出入口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手头工作,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对于过境车辆,扫描场所码、出示行程码、测温登记是必不可少的,检查人员非常熟练地按照工作流程,对不符合规范的车辆进行相应处置。“可要好好看、好好学。”正式上岗前,王泽鹏对我们一再叮嘱。
  如何配合检查人员分流车辆、保障通行,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重点地区车辆查验两码及核酸报告,测温后,我们要引导车辆快速通过匝道。匝道南侧设置了交警执勤岗,对于不符合规范并脱离检查的车辆,会进行相应处置。
  初次上岗,对于待检车辆,我们问询时,有些话说得不够干脆,还会和车主进行过多交流,这或许是新人上岗都曾有过的状态。没过多久,张华山就看不下去了。“这里每天要检查四千多辆车,人均查验数百辆,问询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张华山告诉我们,车流量过大,没那么多时间在语言上浪费,少说一句话的工夫就能多检查一辆车。
  在我们一侧的另一条匝道,值守人员对车主的问询简洁明了。“扫码”“看行程”“核酸报告”“请走”,每一项流程实施起来,不拖泥带水,效率极高,在他们的检查下,车主很顺利地在卡口通行。而我们后来才理解少说话的另一个用处:减少饮水,避免多次将口鼻暴露在空气中。
适应
分拨休息,货运闭环管理

  “两个小时了,休息一下吧。”上午11点,换岗下来后,我们手心里全是汗,手套像被水泡过一样。两小时换一次班,进入休息室,第一件事是先喝了两瓶水。这间休息室只有一张沙发,空间狭小,进来四个人就显得很拥挤,和我们一起换岗下来的工作人员只能分拨进入休息室。
  为了节省时间,第一拨休息的人11点就开始吃饭,午饭后继续轮岗,换第二拨人就餐。
  下午的值守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枯燥,上午的兴奋劲儿被太阳炙烤得荡然无存。由于检查内容重复,久而久之,身体开始机械式地工作。车辆入场高峰时,排队的司机有时会嘟囔几句“同志可否快点”等话语。
  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车主,往往让检查人员发愁。“我手机没网络,扫不上。”下午3点,一位外地车主无法正常访问小程序,迟迟通不过检查,我们凑近才发现,他没有开移动网络。而在接入网络后,他的手机信号卡断,还是无法正常出示两码,为了让后方车辆快速通行,我们开了手机热点。“你们的手机热点别关了,把密码贴杆儿上。”张华山和我们打趣。
  下午4点左右,一辆重型卡车进入检查区,由于驾驶座过高,测温时,我们只能踮起脚尖检测。这是张华山教给我们的,踮脚检查对于他们来说是常事。济南西大货车多,每天过境的车辆有1000余辆是重卡。原地检查时,我们也学着值守人员活动脚腕,缓解疲劳。
  “重点地区车辆,携带板材,已经报备,需要倒货。”接到指令后,我们配合检查人员引导车辆进入匝道南侧的检测区域,按照流程,检查车主的两码、行程信息及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切正常后,中途不停车,直接引导车主前往货物堆场接驳点。在接驳点,将由济南本地货车装载货物前往目的地,全程实行闭环管理。
  引导完倒货车辆后,我们进入休息室换班休整,张华山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捶腿。“我已经习惯了,最开始的时候都要慢慢适应。”对于50多岁的张华山来说,他想不到用什么形容词形容自己。
孤独
白加黑不停歇,想找个人说话

  18点30分左右,天色由白转黑。我们从休息室前往济南西收费站出口,这时入济车辆与白天相比已逐渐减少。晚饭吃得很简单,和午饭那会儿一样,一人一份盒饭,再回到熟悉的匝道。
  我们来到一个车流量相对密集的卡口,正在夜间值班的刘昌伟看到我们过来,笑着说,“你们来了!”一起帮忙查完几辆车后,济南西收费站出口处陷入“沉寂”,少了刹车、启动车辆的声音,夜晚的济南西收费站十分安静,说话声格外明显。
  坐落于郊区,周围没有太多建筑,对路过济南西的车辆进行检查,是值守人员唯一的任务。刘昌伟说,自从在济南各高速站点建立公路检查站以来,他们公路人的夜晚就多了一件事,轮换着在站点值班,一值就是一晚。在现场的,还有从槐荫区兴福街道办和交警处抽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大家各司其职,守在不同位置。
  “多亏你们来了,没车的时候,还能有个人陪着说说话。”刘昌伟的话虽然不多,但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欢迎。“我们哪里也不能去,就在这儿守着。”这是他们的职责。
  有了我们的帮助,枯燥的检查流程实施起来快多了。晚上9点钟左右,我们一天的值守结束,准备离开。刘昌伟说,“深夜值守是孤独的,你们在这儿,人多了,能热闹一些。”
  我们临走时回望了一眼站口前方,交警依旧笔挺地站在他值守的区域,面前“济南西”三个大字显得格外明亮。
坚守
24小时值守,背后是整座城市

  4月10日下午两点,我们被分派到济南绕城二环高速服务区,从济南西到济南东,从收费站到服务区,变化的是五十六公里的距离,不变的是一样的工作内容。经历了前一天一整天的高速公路出口检查,我们都已将检查流程烂熟于心,还没上岗,两人都熟练地背出了“场所码、下拉第三行打开行程卡、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可以离开了”几个短语。
  在济南绕城二环高速服务区值守的公路部门工作人员张文超说,服务区与收费站不同,有些车辆只是过境停留,但不进入济南,对于重点地区来车,为了保障他们的行驶安全,在检查中未发现问题时可允许经停,正因如此,他们的检查要格外严格仔细。按照要求,他们将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与低风险地区的车辆分流,又将客车与货车分流,设立不同停车区域,并在区县与高速方的协助之下,对停留时间较长的司机进行了核酸检测。
  “这个服务区一共设立了两个服务点,一个入济方向,一个出济方向。”张文超介绍,“每天要保证有20人左右值守,24小时轮班。”我们分别在两个服务点待了一段时间,比起前一天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4月10日则变得坚定了许多。
  接近30℃的高温,张文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对我们说,“这里属于济南‘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必须要把严,因为我们背后,就是整座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