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的背后,是他们在与病毒抢时间

紧盯屏幕,只为搞清轨迹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12日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0531-85193700 13869196706
读者热线>>>
找记者 上壹点
2022.4.12
星期二
  灵魂三问
不落蛛丝马迹

  “您好,您是XXX么?您还记得那段时间您去过什么地方么?当时有谁和您同桌?他们有没有戴口罩?”总结概括邹城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杨建宁的问题,可以总结概括为“灵魂三问”:你是谁,你在哪,你在干什么。
  “当我们拿到推送的信息,或者接到居民主动报备的电话时,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完成电话调查,晚一分钟可能都会增加几十个密切接触者。”杨建宁如是说。
  流调队员有时候很像一个综合职业,不仅需要具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思维要灵活,有时候也要像刑侦专家一般,根据已有线索进行推测和判断。“有时候,如果被调查者去了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要仔细询问,还要帮助流调对象进行回忆,不敢放过一个疑问,不敢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随着疫情发展,密接数据不断增加,有时为获取一条准确信息,需核对上千条数据,补充不完整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第一时间将协查函推送到各个地区,确保疫情第一时间得到控制。”济宁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王燕告诉记者,密接、次密数据库汇总、整理、推送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收到各流调队的密接数据后,第一时间建库、查重、推送,密接转运后追踪、登记、核准,确保所有风险人群管控到位。
紧盯屏幕
只为搞清轨迹

  如果现场环境太复杂,流调员还需要借助监控视频对现场情况进行判断。
  济宁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魏文超盯着监控录像屏幕的一个场景,反复观看着。由于现场监控的视频质量不好,很难看到他想要的那几秒钟的画面,魏文超只能反复对比观看,争取看到那缺失的信息。
  “你看,这个人取快递虽然只用了25秒,但周边有好几个人排队取快递,他们的风险都很高。旁边还有一个取快递时没有扫码登记,应该是昨天扫码,今天来取件,我们没办法查到他的信息,就只能借助视频。”魏文超常和他的同事开玩笑:“看视频看多了,都快成为刑侦专家了。”
  济宁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姜文国说,想要搞清楚每个患者的活动轨迹,就需要流调员“顺藤摸瓜”,使出“十八般武艺”。为能在最短的时间摸清所有病例的行动轨迹,找到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队员们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
冲锋一线
新手真不怯场

  流行病学调查,一方面需要争分夺秒摸排轨迹,一方面也需要调查员随时深入一线,给阳性患者采样,或者取采环境样品。
  济宁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仲夏虽然刚上班没多久,论胆识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勇敢和果断,接到环境采样任务后,她拉着流调箱,立刻就坐上了停在了楼下的流调车,用最短时间到达了需要采样的超市。
  “防护服要仔细穿脱,每一个部位都要认真检查,确保密封,这样才能安全。说实话,第一次穿防护服去现场的时候,我还有点害怕的,后面就习惯了。”仲夏一边说,一边检查着防护服和手套,然后给试管做好编号,随后前往需要事前登记的场所,开展采样工作。
  “这是曾经触摸过的电梯,需要采样,这个把手我们看过视频,也被触摸过,也需要采集。”超市很大,仲夏忙碌了40分钟终于完成采样。然后,在脱防护装备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冲锋衣都湿透了。“我们已经辗转了几个地区了,衣服都不够换洗的,不过只要有任务,我就马上出发”,仲夏这样说。
  流调队员的工作,用常人的眼光看来,充满了复杂、枯燥与无聊,但这却是每一个流调人的日常,深夜,流调溯源组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电话、打印机、电脑键盘的操作声不绝于耳,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为捍卫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奋斗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凯平 孙逢辉 通讯员 丁一 马文月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各种线索的调查排摸,描绘清晰的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划定防控分区等提供依据,是传染病阻击战的关键一环。曲阜市疫情发生后,济宁市疾控系统与公安立即成立157人的联合流调溯源队伍,连夜赶赴曲阜,并肩作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处置工作。按照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划定封控区和管控区,为百姓健康筑牢一道道防线。
  杨建宁打电话询问信息。
嘉祥这支“娘子军”是小区居民的贴心人 信任,是一件件事积累起来的
  亲切、可靠
像家人一样

  4月8日上午,在冠亚D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听到的全是居民们对“娘子军”们的称赞。4号楼的尹阿姨说:“在我眼里,她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亲切、可靠”。尹阿姨是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平日喜欢看看书、弹弹电子琴。
  回忆起去年的一次弹琴经历时,她依旧后怕。“当时弹电子琴的时候,我忽然眼冒金花、看不清东西,当时把我吓坏了。我心想是白内障吧,就拼命地冷静下来。想给孩子打电话,但她们在济宁、在邹城,来不及啊。于是我就尝试着求助“娘子军”。当时莉莉接到电话,二话没说就接我去了医院。到医院后跑上跑下的,给我挂号带我检查,让人很安心。医生也说幸亏送医及时,没大碍。”尹阿姨情绪稍微有点激动地说,从那次以后,我就把心交给“娘子军”了,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尹阿姨口中的莉莉,是“娘子军”中的魏莉。她坦言,起初,志愿者服务开展得并不是一帆风顺。吃闭门羹、被翻白眼是家常便饭,尤其老年人防备心更重,甚至话都不愿多说一句。
日积月累
解开心结

  一步步地消除隔阂、赢得居民信任,不得不提到“娘子军”中的王牌孔丽媛。
  “面对不好沟通的老人,我们就是多上门、多普及。”她细声说,负责的楼栋一位老人不太识字,但脾气倔、爱钻牛角尖。为此,她将志愿服务一分为二。一方面,在公园这种公共场合向老人讲解志愿服务,化解老人们的误会。另一方面,教老人使用智能机、提醒他按时吃药,双管齐下渐渐消除了隔阂,赢得了信任。
  娘子军处理问题不仅细心、耐心,尤其在妇幼问题方面更具备天然优势。孔丽媛说,“冠亚D区里的适龄孕妇还挺多的。第一次备孕,在营养问题、注意事项上大家挺茫然的。我也是一名孕妇,在向她们分享饮食搭配、备孕知识的时候,自然拉进了我们的距离”。
  家住D区4号楼的王女士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孔丽媛不仅是志愿者、更是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孕产的话题,建立很深的友谊和信任感。
  “我们对‘娘子军’志愿团队的信任和依赖,是一件件事积累起来的。”季女士说,“娘子军”从服务小区以来,陆续开展了健康义诊、送春联、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等活动。她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安心。
  嘉祥县委老干部局“娘子军”志愿服务团队表示,她们将继续扎根一线、服务一线,传播爱心传递正能量,发挥新时代女性的光与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康岩 见习记者 陈丹
  在嘉祥县有一支“娘子军”,工作中她们是县委老干部局的中流砥柱,工作之外她们是可爱的志愿者。这支10人的队伍于2020年4月进入冠亚D区,开展志愿者服务。从存在隔阂、不被理解,到成为居民口中的“家人、依靠”,“娘子军”展现的不只是亲和力。
  魏莉向居民讲解外来人员返济须知。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胡韵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