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刘营村300亩西红柿迎丰收

告别单打独斗,合作共赢同致富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12日
新区·家园
C04
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文/图 本报记者 邓超 孔贤 通讯员 武海涛
  
  柿红钱袋鼓,人勤收获丰。这几天,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刘营村西红柿飘红上市。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秧藤,一个个饱满结实、酸甜可口的西红柿,也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农户正在采摘西红柿。
  价格突破4元每斤
西红柿又迎丰收季

  4月的济宁,气温陡然升高,在刘营村的蔬菜大棚,只见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垂吊,叶面鲜绿,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有嫣红的、嫩绿的,个个晶莹剔透,饱满多汁,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剪果、盛筐、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一筐筐筛选好的西红柿整齐地码放着,一派丰收繁忙地景象。
  “今年西红柿行情非常好,每斤平均价格突破了4元,现在基本保持在4.5元左右,卖得特别火。”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种植户黄剿告诉记者,每年的3-4月份,是刘营村西红柿丰收的季节,每到这个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红柿收购商都会把大货车开过来,一枚枚鲜红透亮的西红柿装箱后,被售往全国各地。当前,外地牌照的大货车无法进村,像黄剿一样的西红柿种植户,只能开着自家的厢式货车跑到市场上卖给收购商,好在刘营村的西红柿赢在品质、胜在口碑,黄剿在济宁市有不少固定客户,他的西红柿不愁销路。
  刘营村位于石桥镇,有平坦肥沃的耕地资源,极适于西瓜、西红柿等蔬果种植。靠种植大棚西红柿,这里的村民走向了致富路。作为刘营村的特产,这里的西红柿不仅是济宁城区,也是周边县市区各大商超的“常客”。在刘营村,像黄剿一样从事西红柿种植的有近400户。刘营村种植西红柿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特色的种植方式,加上天然的土壤优势,刘营村的西红柿口感好、品质佳,引得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西红柿种植的行列中。顶峰时期,全村曾有近八成村民户种植西红柿,大棚数量高达200余个。刘营村村两委也给予了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支持。
  “全村西红柿种植面积300多亩,家家户户有大棚,村里有60%的村民在济宁买了房。”刘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发强自豪地讲述着村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告别单打独斗模式
走向抱团致富合作

  黄剿告诉记者,刘营村有着几十年的西红柿栽种历史,村子里的很多老百姓都靠种植西红柿谋生,只不过大都是散户种植,各自忙各自的。如今,村里有了农业合作社,黄剿果断加入,“我这个大棚东西长100米,能够用来栽种的面积大概是两亩左右,粗略算下来,一个大棚一年能产出1万多斤西红柿,种3个大棚,总的毛利润大概在10万元左右”。黄剿说,加入刘营村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后,他的西红柿经过包装,每斤的价格又能高出一块钱,他对这个收入很满意。聊起种植大棚西红柿之前的年收入时,黄剿摇摇头说:“那时候就是种农作物、养猪,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农闲时出远门打工,如此一对比,黄剿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如今,黄剿和妻子一天到晚把精力放在了西红柿大棚上,除了吃饭、睡觉,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大棚里劳作。“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靠自己的劳动每年收入十来万。不仅吃穿住用不发愁,还能供孩子上学读书,我心里已经很满足了。”黄剿说。
  “目前,合作社就有20多个农户加入,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百亩地的农业种植。我们的合作社让众多村民尝到了甜头。”采访中,黄发强告诉记者,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准备放弃“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模式,加入到合作社的大家庭来。

  农户正将西红柿盛筐、分拣、装箱。
  扫码看视频。
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 敲门入户,兖煤物业构筑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送物资。
  本报济宁4月11日讯(通讯员 张磊) 兖煤物业公司发扬团队作战精神,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多措并举,共筑疫情防线。
  64名管理人员深入济东新村12个园区,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早上不到7点钟到岗,协助社区做好体温测量、查验两码、现场引导、核酸检测等工作。利用居民中午、晚上做饭时间,开展“敲门行动”,敲门不在家的住户通过打电话落实住户核酸检测情况。
  为方便上中班的居民核酸检测,他们每天坚持到晚上到11点钟。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耐心帮助他们查找健康码。一天下来,连续工作16个小时,步行几万步,腰酸腿疼,却没有一人退缩,目的只有一个,让3万居民业主们有序完成了两次全员核酸检测。
  坚持“一盘棋”思维,分布在省内外的20多个项目部严格落实当地政府和矿要求的疫情防控措施。值班领导每天带队下现场进行疫情防控检查,最大程度做到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开展暖心服务,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送去了牛奶、八宝粥、火腿肠、方便面等食品,帮助因学校封闭管理的从业人员接送孩子、老人买药。协助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善意的举动,让职工、居民感到贴心又暖心。
  近期,26名职工全力配合新英才技工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克服家庭所有困难,24小时在校。一名职工丈夫留守在班上,一双儿女,大的上高中,小的仅6岁,由其年龄70多岁的婆婆进行照顾。小的孩子想妈妈的时候,由姐姐把弟弟带到学校门口,在妈妈不忙的时候,隔空抱抱妈妈,看看妈妈。看到孩子哭她也曾掉下泪,但她舍小家,顾大家,仍选择留校服务。他们每天加班到凌晨12点已是工作常态。
  “为了业主、顾客的安全,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更是幸福的。”全体兖煤物业人将继续发扬团队作战的奉献精神,同心同向,为守护业主和群众的健康而继续努力奋斗。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陈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