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带”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

线路西起人民会堂,东至崂山风景区,经过11所学校、8家大型医院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29日
  “我宣布,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胜利轨通!”4月28日上午,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宣布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作为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金腰带”,青岛地铁4号线横贯东西,从人民会堂直达崂山景区,沿线经过11所学校、8家大型医院。66公里轨道顺利贯通,创造了“青岛速度”的同时,也向着全线通车迈出了关键一步。

  记者 赵波

智能芯片+自刹系统
行车安全有保证

  28日上午,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仪式在张村站铺轨基地举行。青岛地铁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迟建平介绍,4号线首次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运用了具备智能芯片定位及自刹系统的智慧平板车,实现了轨行区机具的动态实时管控,从本质上保证了轨行区安全。进入2022年,青岛地铁4号线铺轨进入施工关键期,青岛地铁四号线公司成立青年突击队,参与到内海区间TBM拆轨清淤任务,及时完成了隧道内2.8公里的轨道拆除和清淤任务,确保铺轨第一时间顺利施工。
  3月青岛突发疫情,施工面对工期和防疫的双重压力,青年突击队有序组织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3月16日至3月29日期间,董家下庄站至张村站封控区内的12名党员同志,在人员、设备、材料和生活物资不能进出的艰苦条件下,做好土建、机电、轨道、供电等多专业的协调工作,实现了防疫生产双突破。
轨道减振有新招
全线铺设六类道床

  青岛地铁第一建设分公司(四号线公司)设备管理处处长李杰介绍,地铁4号线贯穿新老城区,沿线学校、医院、居民区众多。为减少对地面结构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4号线铺轨过程中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多等级减振道床、中等减振道床、普通道床等6种道床,创青岛地铁道床形式复杂之最。
  4号线轨道工程施工存在作业面不连续、施工场地狭小、交叉施工多等状况。为此,建设单位在原有4座铺轨基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民会堂站、劲松七路站、董家下庄站、南宅科站、沙子口站5个散铺基地,全面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多点多面同步施工。
单日铺轨创纪录
1500人忙施工

  “4号线施工过程创下多个施工之最。”李杰介绍,4号线铺轨高峰期,同时开工20多个作业面,大型机械设备投入百余台,施工人数多达1500余人,创人机投入之最。李杰说,3月10日4号线洞通后,铺轨工作以“倍速”推进。
  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调配优质资源,采用机铺、散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4号线轨道铺设一次次刷新单日铺轨进度。普通道床施工从每天75米刷新到每天155米,梯形轨枕道床施工从每天42米提高到每天95米,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从每天40米刷新到每天80米,工效较以往提高了一倍多,引领青岛地铁轨道施工工效之最。通过50天的攻坚,完成了25公里铺轨任务,顺利实现轨通目标。
铺轨用上新材料
列车跑得更顺畅

  地铁4号线轨道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创新应用。中铁十一局青岛地铁四号线轨道2标总工程师曹瑞峰介绍,4号线创新应用多等级减振预制道床,未来的4号线,即便在已开展运营的情况下,线路提升减振等级也仅需2小时的施工窗口期即可。4号线还创新应用新型网孔式高阻尼弹性垫板,降低钢轨、弹条、铁垫板、轨枕、道床的振动,减缓轮轨异常磨耗的发生。
  青岛地铁4号线是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西起人民会堂,东至大河东站崂山风景区,全长约31公里。线路设车站25座,其中12座换乘站,是青岛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金腰带”,起到“贯穿东西、四通八达”的重要作用,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大动脉”。沿线经过11所学校、8家大型医院,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监督站科长苟国强介绍,地铁4号线已进入站后工程全面建设阶段,目前机电、供电工程完成近半,装饰装修工程也已全面进场。全线轨通后将全面推进全线电通,组织开展限界检查、冷热滑、动车调试和综合联调工作,力争早日开通,为岛城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