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杠精”的焦虑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01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成立“心理专家团”,向读者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我平日上网刷微博比较多,看多了评论里“杠精”的发言,这里面有具有思辨能力的独立思考,也有阴阳怪气的评论。时间长了,我有时候也是张口就来,觉得自己说话也成了“杠精”。
  这种感受甚至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中,比如在微信群里,发现立场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会给人家贴上标签,有意无意挑出错来,和他们辩论一番;还有自己的家人,以前并没有觉得夫妻两人三观不合,可现在不管是大事还是小情,都会怼上几句,就连家里要不要囤米囤面,囤几天合适也会争吵一番。这样的感受我不喜欢,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长满了刺的“杠精”,找不到自己稳定的价值输出,这该怎么办呢?

  齐鲁晚报心理专家团:
  很难说是互联网的发达催生了更多“杠精”,还是“杠精”塑造了(一部分)互联网生态。自本世纪10年代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以来,其线上线下的繁衍就愈发旺盛,话术套路层出不穷,几乎成了一种“文化”。
  而身处其中的人,像提问者这样,成为“杠精”只在潜移默化之间,身为“杠精”却要大量消耗心理与人际关系资源,“并不喜欢”——其实是些焦虑的人啊。
焦虑来自脆弱的认知
  表面看,“杠精”们懂很多道理,还不断在战斗中锻炼逻辑能力。但如果对某一“杠精”个体进行纵贯式观察,往往会发现,他的道理七拼八凑,逻辑就是偏执。来自微博之类平台的碎片化观点、信息,拿来容易,输出更容易,连话术模板都有,“杠精”因此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智能爆棚,事事可杠,人人可杠,陷入亢奋,鲜少冷静下来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组织,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观念和思维体系,更难以学习提升。
  拥有庞杂而脆弱认知的“杠精”,被触发越多,内部越混乱,越混乱,越容易被触发,多么焦虑的循环啊!
焦虑来自不成熟的人格
  成熟的人格,首先要稳定,这种稳定也称为自我同一性,即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包括前面说到的核心观念、思维体系,以及自我需求及实现方式,也知道如何对待他人,包括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既能冲突也能共情。
  “杠精”不稳定,只能通过他人的反应来确认自我,所以常常“为反对而反对,为冲突而冲突”,这和青少年在统一性构建过程中的状态很相似。同时,“杠精”通常有着严重的自我中心化,认为自己的看法、做法是唯一标准,他人必须认同、服从,这就和婴儿的“宇宙中心感”一样了。两种不同阶段的幼稚,再加上点迟钝(对关系、事态的感受)和盲目正义感(自我赋权),就是“杠精”不成熟的人格画像。
  不成熟,就容易被他人的态度和外部信息干扰,容易自我怀疑,这也是焦虑的来源。
焦虑来自匮乏的生活
  很多“杠精”把“杠”当作宣泄情绪的渠道,看起来很自然,而这恰恰揭示了“杠精”生活的匮乏:负面情绪多——满足程度低;宣泄渠道单一——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顾忌少——利益少、成本低、生活廉价。
  过成这样,能不焦虑吗?你看那些充实、富足、快乐的人,建设维护美好生活还忙不过来,哪有心思杠东杠西呢?
  综上,要问“杠精”该怎么办?很简单,用有效行为降低焦虑,慢慢改善“杠精”体质。这些行为包括少上网,多读书,多赚钱,爱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