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立德学校:

以劳树人,培养五育并举的“墨香”少年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01日
  记者 王丛丛        

线上线下融合
在居家劳动教育中成长

  “劳动课直播学生的劳动现场,非常好!”近日,立德学校副校长包利刚日常线上巡课时,在低年级的线上劳动课上发出赞叹!
  “孩子们做得不亦乐乎,生动的劳动场面,体验式劳动课堂,居家教学竟真的能实现!”包利刚说,居家学习是同学们学习和练习劳动技能、提升自理能力的好契机,立德学校鼓励同学们按照自身的年龄特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家进行必要的劳动,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爱劳动的好品质。
  在学校生活中,有16个劳动特色社团助力“墨香少年”的劳动教育。学校副校长于洁介绍,这些社团分美育技能类、科技技能类、体育技能类、传统文化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现场制作,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收获成长的快乐。
依托校内外基地
项目化实施劳动教育

  在立德学校有一个“红领巾微农场”,分成了多块种植园区,油菜、菠菜、大蒜……常见的蔬菜正茁壮成长。学校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将“红领巾微农场”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红领巾微农场”项目化学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研究学习。学校聘请种植专家,指导学生现场学习,通过观察、对比等,初步掌握种植规律,拓展学习视野,丰富课外知识;二是种植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种植,一起体验耕地、播种等过程,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就有收获,感受丰收的喜悦。
  “去年微农场收获的时候,孩子们把亲手采摘的蔬菜带回家,给父母做成晚餐,好多家长反馈说,既惊喜又感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成长了。”包利刚说,除了校内的“红领巾微农场”,学校积极对接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去服务社会、志愿劳动,更好地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孩子们收获课堂和课本知识以外的精彩。
完善课程体系
夯实劳动育人根基

  二十四节气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农事的“风向标”。“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2022年春分这天,立德学校的学生们在学校的种植园区播种下一颗颗寄托自己希望的种子。
  除了把节气与劳动教育充分结合,语文、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老师也抓住劳动教育的契机,组织学生观察作物生长过程,研究作物结构,用笔写下或画出作物造型等,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立德学校分年级、分主题、分不同形式、分梯队式形成了“全方位劳动教育课程群”架构,该课程群共有农事劳作、劳动创意、快乐生活三类,以快乐种植、节气与农事、变废为宝、趣味绳结、纸编、整理清洁、厨艺展示、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
  于洁介绍,“通过劳动,低年级同学锻炼自理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中年级同学锻炼社会实践+培养劳动技能;高年级同学科学种植+培养劳动探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进行劳动教育周活动。让同学们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劳动技能,真正爱上劳动、爱上学习。”
  学校校长高红燕表示,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人生的有效途径。“学校希望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持续一生的自觉行动,为他们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基。”
  “今天我来绘制菜谱、我来买菜,晚上尝尝我做的菜!”……线上教学期间,济南市历下区立德学校的劳动教育仍在火热进行。
  立德学校校如其名,以“立德文化”为核心,以培养“墨香少年”为树人目标,开展了家校合作践行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的理念与特色,让学生在家庭劳动的浸润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学生参与劳动种植。
  ◥立德学校的孩子们学习绘制京剧脸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