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长刘翠娟

当好先头部队,和“死神”赛跑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12日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邵明艳 无愧这一身白衣,与患者“呼吸”与共
  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陈伟

  在邹城市人民医院,每一名护理人员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付出最真挚的感情,才能收获最有诚意的感激。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处,从病房诊室到防疫一线,处处都有护士们奔波劳碌的身影。他们的辛苦奉献让人感动,他们的专业风采更让人心生敬意。宣读过的誓言也一直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他们,以平凡凝聚真情,用真心温暖患者。
  呼吸意味着活着,一呼一吸之间,延展着生命的长度。邵明艳自从事邹城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以来,已为无数的病患解决了事关生命根本的“呼吸问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奔忙不停的守护。
  走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各种精密仪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里的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各项指标稳定,不敢有丝毫疏忽。“在我们科室,重症、急症患者偏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邵明艳说,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除了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护理,更要密切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所以大家工作时总是一路小跑。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济宁市重点科室,配有很多的专业化医疗设备,这就要求科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使用先进仪器。作为护士长,邵明艳坚持守牢服务能力和护理质量两条线,带领护理团队不断学习进步,实行每周至少一次晨会提问、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并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探索,持续提升团队护理水平。从基础护理到制定规章制度、护士培训、质量控制等每一项工作环节,她更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为了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她努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多年的护理经验教给他们,尽自己最大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护理人才。
  “坚持以人性化服务原则,给予患者细心呵护,让每位患者及家属感到安心与放心,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虽然工作非常繁忙,时常日夜颠倒,也会因背负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感到压力巨大,但邵明艳从未想过离开,继续在岗位坚守着自己的护理初心。
  如果把医院比作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战场上的“先头部队”。用得了仪器、搬得起重物、拿得稳针头,可以说是急诊科护士的真实写照,而对刘翠娟来说,这些也是她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作为急诊科的一员,刘翠娟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竭尽所能为患者生命健康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尽快转入其他科室接受下一步治疗,抓住生的机会。“我们不知道推开门收治的患者是什么病,根据其病情情况,我们要第一时间在脑海中调出相关病症的诊治流程。”刘翠娟称,每类病症的治疗都有着固定流程,待准确判定患者病症后,头脑便会迅速开启搜索功能,而每一步救治的精准实施,都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保障,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
  处理事情的沉着冷静与风风火火的干练是很多人对刘翠娟的评价,在她看来,急诊作为帮助急重症患者与死神博弈的先锋,无论是心态还是技术都需高要求高标准。担任护士长以来,她首抓护理人员技能和理论水平,久而久之,团队整体护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而在骨干培养方面,她还针对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让他们各尽所长。以及制定首问负责制,提倡主动温暖服务,对能在急诊解决的问题绝不让患者多跑腿,努力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作为一名护士首先要有一颗敬畏生命的心,然后就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患者和家属的一次认可或一句感谢就是我工作的动力与源泉。”日日夜夜,步履匆匆。无论多苦多累,刘翠娟总是面带微笑,用精湛的技艺、超常的精力守护着每一位患者,只为内心的那份责任。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党冬梅 生命边缘的提灯人,用慧心守护生命
  脊柱外科护士长陈红芹 深化体验式护理,贴心服务温暖患者
  “始于细微,见于平凡。”党冬梅是邹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也是科室里的“得力干将”。身为党员,“奉献”是一种责任;身为护士,“付出”是一种习惯,护士与党员的身份融合,让她一直坚守着内心最质朴的情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她把生命中最美好灿烂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护理事业。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虽然病症各不相同,但又有着共同点,病情严重。“患者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因此要求我们对患者的判断要精确到分秒。”党冬梅说,在这个病房,患者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护士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患者心率、脉搏等生命指征,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喂饭、喂药、吸痰等工作,做一名好的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不单单是护理患者,更要当好医生的“眼睛”,当好病患的“哨兵”。
  不断创新护理工作,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是党冬梅和她的团队一直在推行的“头等大事”。其中PICC的开展畅通了重症患者输液之路,徒手盲插鼻肠管畅通了重症患者营养之路,B超引导下动脉压监测和高流量氧疗为治疗提供了保障……这几年,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亚专业,打造过硬技术。同时,瞄准护理工作改革发展前沿新动向,率先使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法,熟练掌握QCC手法,其中“改良后的儿童奶嘴式雾化吸入器”因其实用性、创新性在2017年品管圈比赛中荣获省、市级优秀护理特色实践成果奖。
  党冬梅说:“科室经常要面对生死离别,一些人以为我们早已经感情淡漠了,其实,我们最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同她一样,所有医护人员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患者一点一点的恢复健康,直到离开重症医学科,这种幸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不同于周转较快的医院其他科室,脊柱外科病房的患者常常是大手术患者多、卧床患者多,这给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脊柱外科的护士,很多时候都要身兼多职,为无陪护患者买饭、做生活护理、功能锻炼,陪卧床患者做检查等。”陈红芹表示,在住院期间,患者都是很脆弱的,他们躺在床上很无助,而护士对患者的贴心照顾能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更深切的关怀,这会无形之间大大加深医患间的感情。
  在近30年的护理工作生涯中,陈红芹一直秉承“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倡导全方位为患者主动服务的意识。她不仅带领自己的护理团队创建了全院第一个优质护理病房,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还开展了体验式优质护理项目,对患者各方面的宣教和操作技术她自己亲自体验,从细节上改进了服务内容,优化了服务流程,让病区到处充满优质特色护理服务。
  面对现如今患者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陈红芹深知护理工作中仅有微笑护理、人文关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非常精湛的护理技术。为了提高护理组的护理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研读国内医学文献,掌握先进的医疗护理动态,用她的智慧和学习经验,不断地带领团队前进和提升。为了做好患者快速康复工作,陈红芹和她的团队除了将术前宣教前移,指导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同时做好疼痛管理、心理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特别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管理,缩短住院时间。
  奋斗的背后是拼搏,鲜花的背后是奉献。陈红芹曾荣获济宁市“优秀护士长”“新长征突击手”,多次荣获邹城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面对一项项荣誉,她总是一笑而过,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注和坚定镌刻着守护生命的答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