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不要总戴着有色眼镜解读孩子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15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成立“心理专家团”,邀请心理专家解答情感心理问题,。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我家孩子8岁,读三年级,在私立学校读书。在家能主动做作业,但做的过程不专注,喜欢边做边玩,作业马虎大意,做事拖沓。生活老师说他洗澡、换衣服也磨磨蹭蹭的,很懒散,他读幼儿园时就不够专注。他还有一个妹妹3岁,我想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避免并改善这些情况。
  我也在学习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可没有专业指导,好像没什么效果。这段时间,家长与老师不能面对面交流,沟通比较少,老师一直说孩子的问题是粗心、马虎、玩心大。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适合自己的孩子,想请教一下。

齐鲁晚报心理专家团:
  在你的描述中,我感觉你的内心有一些“担忧”需要优先处理,否则你可能只会盯着孩子的行为不断焦虑,这样会在无形之中破坏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你认为孩子上三年级了应该能养成专注学习、自理、主动做家务的好习惯,他的玩心应该没那么重了,否则就是拖沓、懒散、习惯不好。同时,孩子在现实中的表现和你想象的有差距,甚至截然相反,这时候你又担心孩子养不成好习惯,担心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拖沓,担心他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这些“担心”可以存在,但作为父母,不能总带着自己的担心去解读孩子的行为,更不能总带着担心和孩子相处。因为当你带着这种情绪和孩子相处,会不自觉地把观察到的孩子的行为分成好和不好、对和不对,这样就过早地将孩子的问题定性了。
  你认为孩子在家能主动做作业是好的,可是做作业时不专注、总是马虎是不好的。接下来在你眼里孩子的问题就越来越多,生活老师和你说孩子做事磨蹭,你也觉得这是问题,可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孩子毕竟是做了事情呀!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哪天做事不再磨蹭,三两下就做完了,你会不会觉得这孩子做事不细心,只注重速度,不注重质量呢?
  如果我们不放下“担忧”,就很难看到孩子的成长,即使他成长了,又会马上发现他新的问题。如果孩子面临改正不完的问题,那他心里自然会充满抗拒。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孩子现在呈现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他潜意识里攻击父母和老师的需要。孩子想通过这些表现告诉你们:“不要总是评价我,我有自己的节奏,你越让我快一点,我就越不会做。”
  你还提到儿子上幼儿园时的一些表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能做到多专注呢?如果是想表明孩子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可能正在悄悄地认定:“我的孩子就是专注力不好……”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专注力出问题,就是被父母这样强化出来的。
  孩子之所以在家不主动做家务,多是因为他失去了两种很重要的感觉,一是空间感,二是参与感。请家长们尝试着从自己的“担忧”中走出来,孩子自然会拥有自己的空间感,孩子的参与感从何而来呢?需要父母先做示范。
  你还提到儿子有一个3岁的妹妹,后面没有展开,可能你隐约感觉到妹妹出生以后,老大有了一些变化。我们来确定这一部分是需要足够的“证据”的,不能根据一些育儿书和心理学科普文章的说法自行推断。
  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和研究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士,给你的建议也不同,无所谓谁的更好,只有哪一个视角对你解决问题更适合。从你的描述来看,我不建议你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应对孩子的问题上,你可以尝试从“担忧”中走出来,希望这一点可以帮到你,也期待你的反馈。
  同时我也想提醒,如果你对改变孩子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依然欠佳,可以尝试转换一下视角看问题。换一个怎样的视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宗旨是不能把孩子的问题完全看成孩子自己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让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的基础上,在关系中真正理解孩子、帮到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