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的结石更可怕

结石发病率逐年上升,定期体检可早发现早治疗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15日
  随着气温升高,结石病也迎来高发季。为什么身体里会有结石?初期有哪些症状?目前治疗技术有哪些?中医又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近日,围绕结石病防治,记者对山东省中医院结石病诊疗中心主任沈善林进行了专访。

  记者 焦守广            

人为什么会得结石
  山东省中医院结石病诊疗中心主任沈善林介绍,结石形成的机制,主要包括结晶学说、钙斑学说、基质学说三种。这些学说仅在部分程度上解释了结石的形成过程,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模型可以合理解释所有患者身上观察到的证据,因此这也表明,结石形成是一个多种异常因素综合的结果。
  结石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有结石病家族史;反复泌尿系感染、长期慢性炎症;遗传性疾病;药物性结石;高温环境及长期接触铅和镉;患全身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等。
  晶体成核和生长,在所有类型结石形成过程中都必不可少。通俗来说,就像我们烧水的壶形成水垢一样,细小的水垢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大块的结石。
  “上面也提到了,结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因素会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沈善林告诉记者,泌尿系统结石绝大部分是在肾脏里形成的,通过吸附尿液中的结晶逐渐长大。
排不出的结石会越长越大
  沈善林表示,早期尿结石在肾脏中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感觉不到什么不舒服,做彩超可能会发现,尿常规化验有时会有红细胞增多或潜血。等到结石长到4mm—8mm大,有可能掉到输尿管里,这时就会出现剧烈的腰腹部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常常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症状。
  如果结石长得太大,无法排到输尿管里,只能在肾脏内越长越大,但不会出现剧痛。沈善林介绍,很多人认为结石不痛就不用治疗,这是一个误区。不痛的结石更为可怕,时间长了,它会悄无声息地损害着你的肾功能,甚至会造成肾功能完全丧失。因此,有结石病史的人,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疼痛难忍可试试中医
  “有些人将疼痛分为12级,把分娩疼痛定为12级的话,肾绞痛应是11级,仅次于分娩痛,这也反映出结石发作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沈善林介绍,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称为肾绞痛,是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一种非常剧烈的疼痛,通俗来讲,就是输尿管平滑肌“抽筋”了。疼痛范围从后腰部到输尿管走行区的下腹部,有些还会放射到会阴部、尿道。
  有没有比较好的止痛方法?沈善林说,除了服用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的药物和止疼药外,中医一些外治止疼技术也比较有效果。肾绞痛是尿石的典型症状,腰腹部剧烈疼痛,有时伴恶心、呕吐,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佳,针灸、埋针、耳穴压豆、推拿等中医外治技术,可有效缓解肾绞痛及输尿管痉挛,起到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
  沈善林介绍,目前结石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山东省中医院为了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结石病诊疗中的独特优势,专门成立了结石病诊疗中心,引进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碎石机——德国狼牌第六代碎石机-PLEZOLITH 3000plus,通过中西医结合技术,探寻有效、合理、微创的新型治疗方法,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了反复碎石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中药排石、中医溶石、中药防石等,在调节代谢、抑制结石晶体形成、抗炎症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厘米以下的结石,我们可以通过无创无痛的中医中药以及体外碎石方法将结石排出来,不仅避免了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还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许多患者甚至不需要住院,做完就可以走。”沈善林说。
多喝水、多运动预防结石
  生活中怎样预防结石?首先就是要多喝水、多运动,按时足量饮水,可以有效预防结石形成,而且饮水和运动还能促使结石排出,便于钙盐流出,从而防止结晶产生。
  总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多运动、多喝水。平时要多饮水、勤排尿,建议每日尿量不少于2000ml;再一个就是适量增加运动。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保证充足尿量的情况下再进行运动,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脱水、尿量减少,反而不利于结石的排出。
  2.定期查体。有结石病家族史或长过结石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复查泌尿系彩超,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发现小结石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对肾脏造成损害。
  3.合理饮食。结石患者平时要少吃菠菜、豆制品、坚果、巧克力、海鲜等草酸盐、嘌呤类含量高的食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