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落“火”一周年 深空探测步履不停

天问一号实现6个“首次”, 天问二号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16日
  5月15日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一周年。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首次实现一次任务
完成三大目标

  落“火”一周后,2021年5月22日,在地面人员的精心操作下,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而且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队伍付出了艰苦努力。以祝融号火星车为例,它采用仿生“蝴蝶”式独特外观设计;外观显著位置安装国旗,让五星红旗闪耀火星;踏足火星后,在车辙中留下的“中”字印迹,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
落“火”一年传来
940GB原始科学数据

  驶上火星表面后,祝融号火星车向着陆点南侧不断前进,并不断回传探测数据。在前进过程中,祝融号完成了火星表面地貌科学探测,顺利穿越多个地形复杂地带,并对石块、沙丘、撞击坑等进行了详细探测,利用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次表层探测雷达等载荷获得大量科学数据。
  截至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各项状态良好,开始超期服役。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安全度过了首次日凌。
  2021年11月,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火星快车”开展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5月,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截至2022年5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在轨运行651天,距离地球2.4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921米,两器累计获取约940GB原始科学数据,运行正常。
未来五年继续实施
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

  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关键技术攻关。
  记者了解到,目前,嫦娥系列探测器正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天问二号探测器也已转入初样研制阶段,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的深空探测会长期持续,“能走多快走多快,能走多远走多远”。
  巡天探宇,我国深空探测一直步履不停。    据新华社
天问一号取得的成果
  截至2021年8月15日
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安全度过了首次日凌。
2021年11月
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火星快车”开展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5月
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
截至2022年5月5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在轨运行651天,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921米,两器累计获取约940GB原始科学数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