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报告近百例猴痘病例

至少14个非流行国出现,世卫预计病例将进一步增加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23日
  近日,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多国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数据显示,截至21日,14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超过90例猴痘确诊病例和近30例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猴痘病例可能进一步增加。
  欧洲多国病例
属“非典型”

  欧洲本月7日确诊本轮猴痘疫情首例感染者,为从尼日利亚返回的英国人。目前,欧洲至少9国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包括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和瑞典。欧洲以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样报告猴痘确诊病例。路透社汇总的数据显示,欧洲目前确诊和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已超过100例。按德国军方医疗部门的说法,这是欧洲经历的最大规模猴痘疫情。
  当地时间21日,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瑞士发现该国首例猴痘确诊病例。同一天,以色列卫生部发表声明说,该国确诊首例猴痘病例。声明说,这位患者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日前从西欧返回以色列。
  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克吕热20日说,欧洲多国近期出现的猴痘病例属于“非典型”,仅极少数病例有过猴痘风险地区旅行史,且不少感染者经性病诊所检查确诊,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
  世卫组织官员海曼表示,猴痘病毒眼下“似乎正以性传播方式蔓延,这扩大了它在全球的传染”。一般来说,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按海曼的说法,猴痘病毒已在非流行国家扩散的说法“从生物学上说得通”,但由于新冠疫情采取的封控、保持社交距离、旅行限制等措施,猴痘疫情没有大规模暴发。
啮齿动物
可能是天然宿主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卫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的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据介绍,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据路透社报道,1970年以来共有11个非洲国家报告出现猴痘确诊病例。例如,刚果(金)2020年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尼日利亚一年报告约3000例猴痘病毒感染者,今年以来报告46例疑似猴痘病例,其中确诊15例。
  非洲大陆之外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西非国家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过猴痘病毒感染者。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天花疫苗
预防有效率达85%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为3%至6%。
  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大范围接种。在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今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尚未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日前表示,过去几年猴痘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出现范围扩大。在西非和萨赫勒地区,气候压力增加,人类和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这可能使得动物种群和人类更接近,有时为了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必须真正了解相关地区深层生态和人类行为,从而试图从大自然源头上阻止这种疾病传播给人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里莫因指出,猴痘病例增多可能与消除天花有关。1980年后,人们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里莫因与同事2010年发布的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刚果(金)的猴痘发病率增长超过14倍,从每1万人不足1例上升至每1万人约14例。
  尽管欧洲猴痘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但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伦德茨说,猴痘疫情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通过追踪密切接触人员,可以很好地隔离这些病例,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药物和有效疫苗”。
  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日前研制出了一种自动操作的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检测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多种正痘病毒。针对该检测盒的实验室测试已顺利完成。“我们有能用的疫苗,但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可以保护自己。”海曼说。
     综合新华社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