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制高点,工业互联网加码生产性服务业

我省相关产业表现亮眼,将培育一批创新发展领军企业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26日
  山东工业设计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工业设计水平实现明显提升。
  山东近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实现较快增长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亮眼。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实验发展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3%、30.8%、39.6%和22.1%。  
  5月17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将认定一批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领军企业。从《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发布至今已5年,山东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谋局加码的?

  记者 王赟             
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
山东居全国第二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不同于向普通消费者提供吃喝玩乐的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源并根植于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到底有多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
  近5年来,《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2018-2028年)》《山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相继发布,山东以生产性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升级的“协同作战”,紧扣先导产业,提供更加专业化、高端化的服务供给,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化、错位化发展显著。
  根据工信部去年11月发布的前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山东以145家单项冠军总量居全国第二,其中,示范企业达109家,位列全国首位。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度,成为观察一个省份制造业能级与含金量的标尺之一。
  数据显示,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28.7%,今年1-2月增长41.4%。
  互联网数据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76%,今年1-2月增长412.4%;互联网广告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43.7%,今年1-2月增长245.5%。
  应用软件开发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8.7%,今年1-2月增长35.3%;集成电路设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31.6%,今年1-2月增长117.2%;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27.5%,今年1-2月增长30.8%。
  此前的2017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672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比2013年增加556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9%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
赋能传统工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
  2018年,山东推出《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2018-2028年),强调突出服务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摩拳擦掌、谋局而动的制造强市青岛近些年的行动,便能窥知一二。
  青岛市新近发布的《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城市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提升城市能级位势、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关键产业,既能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又能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青岛持续加大布局,力促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尤其聚焦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培植了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的佼佼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海尔卡奥斯开创了“与大企业共建,同小企业共享”的生态赋能模式,赋能范围已覆盖全国十二大区域以及全球20多个国家;赛轮集团推出的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已成功打通3200余家供应商、2000余家经销商及近6万家门店,有效连接主机厂和车队,形成了“开放、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
  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传统工业,尤其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成为青岛重塑制造业优势的重要动力源。
  2021年,青岛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826.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34.1%。早在2019年,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达到17630.49亿元,重庆超过万亿元,杭州为6001.64亿元,成都为5143.1亿元。
工业设计从“服务”
走向“产业”

  两年一届的“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又至,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以“设计赋能·智造升级”为主题,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重点行业设立20个领域,并首设纺织服装专项分赛。
  近年来,山东不断提高产业政策对工业设计的支持力度,完善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措施,确立了以制造企业为主战场、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淄博冠中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区域性开放共享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先后落地,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开展设计服务、产业对接、成果转化,汇聚了前沿设计智慧和创新资源。山东工业设计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工业设计水平实现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设计、研发、品牌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9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首次在我省举办后,各地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相继根据产业禀赋出政策、优环境、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市级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园区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2020年7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和日照五市率先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为山东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1年11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紧盯制造强省建设目标,围绕增强创新设计能力、加快设计产业发展、提升设计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产业设计化和设计产业化,力争到2025年,我省工业设计产业能级得到全面提升,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通知还提到,创建1~2个工业设计特色类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产业集群,培育建成5个以上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交易、品牌推广、协同设计等专业化特色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