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20年,58岁男子食管长满斑

这可是食管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05日
  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赵梅

  一个月前,58岁的王先生因感觉胸骨后不适,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一处食管早期肿瘤性病变,病理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于是,王先生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暨济南市消化道早癌诊疗中心寻求治疗。
  医生询问得知,王先生饮用高度白酒长达20余年,致使食管黏膜出现反复慢性炎症,内镜检查发现多发弥漫性斑片,医学上称之为“斑驳食管”,是食管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尤其在食管高级别瘤变病变的对侧,还发现一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如此多发的病变,该如何处理?据了解,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的治疗适应症,但病变对侧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如何处理?如果同样选择ESD治疗,大概率会出现食管术后狭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不处理,听之任之,低级别瘤变不久便会进展为食管癌。
  济南市中心医院朱靖宇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对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对低级别瘤变,给予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是一种通过热效应,导致黏膜病变凝固坏死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将病变范围做标记,随后将射频消融电极片置于病变处进行烧灼,直至病变表面颜色变白。”朱靖宇说,此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点,特别是对于大面积和弥漫多发的食管病变尤为适用,且与ESD治疗相互配合,可显著降低病变残留复发率和术后食管狭窄率。
  经过沟通,患者同意进行内镜下ESD+RFA的治疗方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王先生无明显不适,术后5天恢复良好出院。
  据了解,济南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拥有内镜下射频消融设备的医院,并且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研究及国家卫健委医师共同成长计划,已完成食管早癌内镜下ESD+RFA手术数十例,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并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和食管狭窄率。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平坦型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重度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表浅病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