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轮椅坚持场场送考,济宁这位老师笑称自己是“定海神针”

不愿错过每一个见证学生成长的瞬间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09日
  8日下午外语考试结束,考生们微笑着走出考场。  记者 崔烘昌 王丛丛 摄
  8日下午,省实验中学考点外,不少家长为考生撑伞送考。 记者 王鑫 摄
  为方便考生,考点外可打印临时身份证。 记者 潘世金 摄
  本报济宁6月8日讯(记者 孔茜) 6月8日下午,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考点,一位坐着轮椅送考的教师格外引人注目,他腿部绑有护具,虽不能自由行走,但他满脸笑意,一个不落地与学生击掌,又满含深情地目送着他们走进考场。
  6月8日14时,英语考试前一个小时,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高三11班首席导师(班主任)张士林组织班中考生一同从教室出发,前往学校考场。只见学生们自成一队,有序前行。前一阵因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受伤,不得不坐上轮椅的张士林位于队伍最前头。不大的轮椅上堆放着电脑包、文件袋、拐杖等物品。
  来到考场门外,张士林停下轮椅,调转方向,伸出右手逐一与学生握手、击掌,口中不停地重复着“加油”。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们逐渐露出笑容,一位男同学调皮起来,双手握住张士林的手,用鼻尖碰了一下,笑着说:“沾沾运气。”
  “虽说送考不能在知识上有什么帮助,但能让学生在心态上放松、心里有底气。”谈及送考的初衷,张士林有着自己的坚持。在他眼中,首席导师如同班级的“定海神针”,他在,学生便感觉有了“主心骨”,焦虑的心情也能得到舒缓。
  从6月7日开考至今,张士林坚持场场送考、接考,不愿错过任何一次见证学生成长的时光。“由于考试是按选课、等级考组合来的,每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也不一样。”张士林坦言,直至6月10日接到最后一场地理考试的学生,他的高考护送之路才算完结。
  “今年是我五年执教以来第二批送考的学生,希望他们都能考个好成绩,考上心仪的学府。”张士林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