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会说话,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在刘公岛上身临其境重温百年历程,倾听历史回音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5日
  ◥游客在东泓炮台遗址参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市刘公岛视察,对正在刘公岛学习的中青班干部谆谆教诲道:“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刘公岛在加强文物保护、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对58处文物建筑实施严格保护,累计修复开放面积10万多平方米。
  文片 记者 王震 王欣婷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5月24日上午10时,一声声防空警报响彻威海全城,持续20分钟的警报,让正在刘公岛游玩的人有些错愕。
  威海干部学院(筹)刘公岛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龚晶晶向游客们解释:“124年前的今天(1898年5月24日),英军强登威海卫,并强行租占32年。所以从1999年开始,威海市将每年5月24日定为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以此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湾口,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在国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诸多海上战事发生于此,特别是甲午战争,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
“感觉历史立体地呈现在眼前”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刘公岛的最东端——东泓炮台。这是一门240毫米口径的德国克虏伯大炮,有效射程8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龚晶晶向游客们介绍。
  位于东泓炮台遗址的克虏伯大炮是1:1比例的复制品,炮台遗址于2019年6月份修复完成。对历史文物进行修复,可以使历史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让历史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感染力,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龚晶晶说。说起刘公岛上的最大变化,在这里工作17年的龚晶晶说:“以前人们来岛上主要是游玩,现在来岛上更重要的是感悟历史、接受教育!”
  作为近代以来刘公岛上修建的第一座海防炮台,公所后炮台虽经历多次战争,但遗址保存完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最大程度保留公所后炮台遗址风貌的基础上,体验馆充分利用数字交互、数字投影等技术,再现刘公岛保卫战场景。
  在东泓炮台遗址,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张威听完讲解员的解说后,感叹地说:“在课本中学到的这段历史是抽象的,身临其境看到这门火炮后,就感觉历史立体地呈现在眼前了。”
  在历史选择馆,天津游客马航面对展板上的解说词,忍不住一字一句念出声来,“原本是来玩的,来了后才发现,对这里的历史需要做笔记,回去后再好好查查资料。”
  从守望海疆的东泓炮台,到庄严凝重的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再到升级改陈的历史选择馆……龚晶晶两个多小时的讲解路线,串连起中华民族百余年“梦碎、梦醒”“筑梦、追梦”的坎坷历程。
  龚晶晶说,如今的中国已经翻开新的篇章。正如历史陈列馆内的标语——“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这也启迪我们,铭记历史并非止步不前,而是要继续发奋图强走好未来的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选择馆的旁边,是全新打造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通过一处处遗迹旧址、一张张历史图片,时时提醒人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全面更换的1400余张展陈图片和新增的500余件展馆实物,以黄岛炮台、国帜三易旧址为依托打造的国帜主题公园,以数字演绎、互动体验为特色打造的公所后炮台体验馆……这些展馆实物,使一段段红色记忆更加生动可感,于无形中给人以精神洗礼与深刻启示。
  通过举办全民游学、开展主题党日、组织中小学生研学及现场教学等系列活动,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已经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不同群体开展常态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目前,基地已先后接待前来培训学习的党员干部达26万多人次。”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林霞霞介绍。来到刘公岛,身临其境重温百年历程,倾听历史回音,以史为鉴、以史明志,让响彻刘公岛上空的防空警报声时刻回荡在中华儿女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