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滞胀”

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困境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5日
  这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摄的一艘货轮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新华社发
  世界银行日前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并警示“滞胀”风险。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受俄乌冲突、新冠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将在未来数年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月表示,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6%。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降至2.4%到3%之间,而不是此前预测的4.7%;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7到1.3个百分点,降至3.1%至3.7%之间。
记者 赵恩霆 
  两个因素,三个相似点
  世界银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由于俄乌冲突加剧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而在4月,世行已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的4.1%下调至3.2%。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带来相当大的全球负面溢出效应,放大了供应链瓶颈、通胀飙升等疫情带来的问题。在食品和能源价格大涨、需求反弹、供应链瓶颈持续的背景下,市场预计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年中见顶,但仍保持高位。到2023年年中,全球通胀率预计将降至3%,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约1个百分点。
  世行预计,全球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5.7%大幅放缓至今年的2.9%,2023年至2024年增长率也将徘徊在3%左右。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2010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以下。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长期增长疲弱、通胀高企的时期,“滞胀”风险上升。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拉赫曼表示,目前有两个因素使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暗淡:一是各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高通胀;二是多个薄弱环节导致全球经济“同步放缓”——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及拜登政府财政政策作用消退,美国经济正放缓;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经济受到能源价格冲击;由于石油和粮食价格飙升,一些新兴经济体似乎处于债务违约边缘。
  拉赫曼认为,俄乌冲突继续推高石油和粮食价格,加上疫情下全球供应链脆弱,全球经济很可能出现滞胀。在更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全球经济衰退。
  世行在最新报告中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进行对比,发现三大相似点:一是主要经济体长时间实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出现供应紧张,全球通胀高企;二是长期增长前景疲弱;三是随着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新兴市场存在脆弱性。
  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与上世纪70年代的不同:能源和粮食价格(经通胀调整后)仍低于上世纪70年代价格飙升后的水平;各央行制定了完善的通胀目标,增强了操作自主权;通胀预期得到更好的锚定;各经济体应对冲击时更为灵活。
  报告说,上世纪70年代通胀持续走高和反复冲击导致通胀预期无法锚定,各央行为控制通胀大幅加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此进入长时间的疲弱增长时期。报告警告,如果当前“滞胀”压力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发达经济体,“滞胀”忧虑也同样存在。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上月指出,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进入一段“滞胀期”。
  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认为,全球经济再次处于危险之中,即使能避免衰退,“滞胀”痛苦也可能持续数年。对许多国家来说,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
  除了东亚,都将现高通胀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5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首次举行的线下达沃斯论坛年会,保障经济复苏和塑造新的增长时代是本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六大议题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处于历史转折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面临债务高企、通货膨胀攀升及不平等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粮食危机尤需关注。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5月26日在闭幕致辞时说,当前通胀上升、食品和能源体系脆弱、不平等加剧,许多与会者呼吁加强供应链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认为,应该重建一个双赢的世界,而不是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他呼吁积极采取行动,“不作为的代价远远超过行动的代价。”
  世界经济论坛还发布了最新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扎希迪说,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可能使过去多年的成果化为乌有,必须认识到全球合作的必要性。俄乌冲突、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以及相关供应冲击正在影响通胀预期。
  接受世界经济论坛访问的大多数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2年除东亚以外的大部分市场都将出现高通胀,其中96%的人预计美国将出现高通胀或非常高的通胀,92%的人认为欧洲会出现这种现象。
  同时,三分之二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实际工资不久将下降;预计低收入经济体整体平均实际工资下降的受访者比例达到90%。这些经济学家还预计,未来三年非洲和中东的粮食问题将最为严重。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的额外压力,世界可能面临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近段时间全球经济前景更加黯淡,经济衰退并非不可能。她说,未来一些国家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多数为经济疲软、尚未从疫情中恢复或非常依赖俄罗斯石油的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与会期间警告,受俄乌冲突影响,世界经济进一步遭遇逆风,全球通胀将呈螺旋式上升。戈皮纳特说,近期世界经济愈加疲弱,通胀仍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高涨,很多国家的通胀水平处于创纪录高位。”
  她表示,多国央行对通胀反应强烈,加息幅度超出预期,这使债务负担已相当严重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更大的借贷成本上升压力。她还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表示担忧,认为一些“脱钩”趋势将导致分裂,让全球增长付出更大代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均为3.6%,较1月预测值分别下调0.8和0.2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将刮起“飓风”
  世行预测,受能源价格上涨、金融条件收紧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中断,202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5%,较此前预测下调1.2个百分点。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下降1.4%,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8.6%,为198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然而,在2021年3月,美国CPI涨幅仅2.6%。美国财长耶伦7日表示,美国通胀处于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并预计将维持高位。为抑制高通胀,美联储2021年11月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今年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并有较大可能性在6月和7月两次加息50个基点。
  由于美国持续高通胀、美联储加大力度收紧货币政策等利空因素影响,摩根大通上月发布报告,把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至2.4%,明年上半年增长预期从2.1%下调至1.5%,明年下半年增长预期从1.4%下调至1%。摩根大通公司首席执行官戴蒙近日预测,美国经济将“刮起飓风”。从现在情况看,美国经济不会发展到2007年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地步,但“飓风”已足够糟糕,比常规“风暴”更具破坏性。
  高盛集团上月发布报告,把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6%下调至2.4%,明年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6%。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所罗门表示,一两年内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为30%。
  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也把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5%,把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0.4%下调至负0.5%。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沙夫表示,美国经济正进入下行周期,将难以避免某种程度的经济衰退。标准普尔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博维诺表示,预计美国明年出现衰退的风险为35%。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赞迪警告,汽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今后24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约为50%。
  欧盟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连续6个月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8%,成为通胀主因。能源价格飙升、通胀水平屡创新高、供应链短缺等让欧洲陷入全面“滞胀”的风险加剧,将阻碍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步伐。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世行预测,202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或放缓至2.5%,较1月预测下调1.7个百分点。
  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月在德国举行,会议公报称,七国集团大多数成员国通胀率已升至数十年来最高水平。德国财长林德纳表示,通胀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巨大危险,七国集团决定以一致措施来对抗通胀并巩固增长。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表示,欧洲央行加息的时机已经到来,可能最早在7月采取行动。    (资料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