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银川篇章

宁夏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6日
  宁夏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流经银川平原的黄河水平静舒缓,滋养着两岸的湖泊湿地和千里沃野。
  近年来,随着银川生态环境日益变好,银川黄河湿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仲夏时节,黄河岸边,6月初,以“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为主题的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银川再次奏响了激荡高亢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启动仪式当天,沿黄八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党委、政府发来贺信,属地电视台发来祝贺视频,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共同发布黄河流域共同保护母亲河倡议书,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万尾赤眼鳟和黄河鲇、鲤鱼等鱼苗欢快游入黄河,不断优化水域生物种群结构,为母亲河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健步骑行倡导低碳环保,生态环境科普宣传长廊浓墨重彩讲述着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的银川故事……

  牢记嘱托 真抓实干
在先行区建设中
走在前作表率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发展棋局,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都对黄河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银川新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全区人民殷切期望。近期,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这一重大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为宁夏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提供了基准音符,为银川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指明了路径。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更是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银川作为宁夏首府城市,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富、因黄河而美,保护黄河银川义不容辞,治理黄河银川责无旁贷:建成标准化堤防113公里,完成河湖“四乱”废物清除15.3万吨,实施滨河水系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4万亩,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9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稳定达到Ⅳ类水质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荣誉,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示范市、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名单……“十四五”开局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在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目标任务,坚持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举,从增强黄河银川段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方面进行细化落实,倾情书写治水兴水银川答卷,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全国首次 立法设立
宣传实践月活动
取得良好成效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时代使命,努力奋斗作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民实践体系,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保护黄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021年11月,银川市率先以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以珍惜黄河、呵护黄河、保障黄河安澜作为首要任务,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理念和行动深入到银川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黄河、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共识。这足以证明银川人民对于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坚定决心,对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强烈意愿,彰显了首府银川作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
  2022年6月1日,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如期启动,以黄河鲤鱼为原型,分黄色、蓝色两种颜色的吉祥物“黄河小精灵”和以黄河流域轮廓与日出景象演变而来的主题标识“黄河日出”正式揭晓,既体现了共创和谐美好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的主题内涵,也展现了母亲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壮美气魄。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重点开展专题讲座、生态环境保护系列宣传、公益志愿服务、校园活动周、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黄河文化旅游节等20项系列活动,部分活动贯穿全年。通过组织动员全民广泛参与,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基础,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让崇尚生态文明的时代新风深入人心。
  千里携手,万里同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也得到了沿黄八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活动中,黄河流域携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兄弟省市们纷纷发来贺信,其中就有“济南祝愿银川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更大成绩,期盼两市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一体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保护黄河、治理黄河首要是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河”之策,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党委、政府必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奋力开辟人民治黄事业新境界,共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人水和谐 水城相融
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治理
“银川样板”

  持续发力,科学治理,倾情书写治水兴水民生答卷!
  在银川,黄河水徜徉83.8公里,铺就黄河宁夏段21.1%的塞上长卷,银川也因黄河享有“塞上湖城”盛名。黄河护佑着银川大地,银川百姓在黄河旁世代生息。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保护黄河水生态,做足黄河水文章,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在这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在这里,人与水和谐相处,水与城和谐相融。
  提高黄河河洪防御能力,建设113公里标准化堤防确保黄河安澜;推进用水权改革,基本建立水权确权、优化配置、收储交易、水权流转、监督考核等用水权制度体系,激活二级水市场;节水控水,重点压减农业用水,提高非常规水等水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再生水河湖生态补水机制,力争“十四五”末,银川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02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深入实施河(湖)长制,落实四级河湖长58名,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着力整治黄河沿岸非法排污口及“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力保河湖沟渠长治久清;积极实施水系连通和治理,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银西河水系连通工程等重点工程先后建成,增加水系长度近70公里,新增水域面积0.75万亩,新建中干沟、第二排水沟、银新干沟、永清沟、北大沟等5处人工湿地,为市民打造和谐宜居的水生态环境……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一条条河湖清洁通畅、一个个发展规划顺应民意,河、湖、沟、渠、库、湿地交织贯通的区域性水资源调控体系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正在形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银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用务实的奋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进步、再上新台阶,力争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浓墨重彩的银川篇章。         (本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