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夏夜安宁,不能止于震慑违法犯罪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6日
  不论是从提升个人消费体验,还是从发展夜经济刺激消费的角度出发,宽松愉悦的消费氛围都不该被破坏。守护夏季安宁十分必要,但也要注重守护的方式方法,做到内紧外松,既要有对违法犯罪露头就打的坚决态度,也要尽量避免对消费环境造成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到这点,在没有警情时,警察大可不必出现在夜市。
  评论员 张泰来           
  守望烟火,守护平安。夏季来临,治安案件高发,多地警方组织开展夏季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加大重点区域巡逻力度,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打严防突出违法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
  夏季,是抢占、抢夺等侵财案件和寻衅滋事案件的高发季。这类案件通常被归类于“治安案件”,虽不算是大案、要案,但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容轻视。
  夏季治安案件高发,警方有针对性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很有必要,这是增加群众安全感,维持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是公安部门的分内职责。
  各地公安部门理应站在守护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高度,迅速开展行动。针对当地实际和夏季治安特点,细致谋划方案,科学分派警力,以快之又快的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守护群众夏季安宁。
  降低治安案件发案率,守护群众安宁,提高见警率很重要。这包括两层含义,一则是形式上的见警率。其最为直观的判断就是街面上看到警察的频率高不高,在这个层面提高见警率,操作简单,只要在案件多发的节点和区域加大警力配置即可。街面上警察多了,自然会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二则,更为关键和也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关键时刻的见警率。所谓关键时刻,就是在群众遭遇不法侵害或者存在被侵害危险,需要民警出手的时刻。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在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能够及时出现在身边。
  两个层次的“见警”,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管理要求。当然,其实现难度也比前者更难,既需要畅通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也要求科学高效的指挥系统。
  从目前的情况看,多地已经开展了夏季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做了大量的工作。这点值得肯定,但也有部分地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形式上的见警率上,加大了对夜市的巡查力度,有些甚至不惜出动了特警。持枪警察围着烧烤摊巡逻,民警拿着喇叭进行普法宣传,提醒消费者“喝完酒快回家,坚决不打架”的场景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里。
  应当说,如此“见警”确实能够减少治安案件发生,警察就在身边,还拿着枪,再胆大的不法分子估计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这样做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警力毕竟有限,把有限的警力全分派到夜市,其他工作如何开展?如此警力布置又怎能长久坚持?
  此外,夜市毕竟是消费场所,在没有警情的情况下,围着一堆民警,尤其是其中还有持枪民警,与夜市的“烟火气”不搭调,不仅突兀,而且凭白制造紧张,对宽松愉悦的消费氛围造成伤害。毕竟,很少有人愿意在持枪警察的围观下娱乐消费,也没有人愿意在撸串的兴头上,被警察灌输“吃完赶紧回家”的宣传。
  不论是从提升个人消费体验,还是从发展夜经济刺激消费的角度出发,宽松愉悦的消费氛围都不该被破坏。守护夏季安宁十分必要,但也要注重守护的方式方法,做到内紧外松,既要有对违法犯罪露头就打的坚决态度,也要尽量避免对消费环境造成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加大巡逻,不如进一步梳理流程,完善细节,进一步提高出警速度、效率,保证在违法发生时民警及时到场。做到这点,在没有警情时,警察大可不必出现在夜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