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采油厂:

优化机制提升存量效益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7日
  本报6月16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孙志惠) 今年4月份,胜利油田临盘采油管理三区通过内部市场,购买机采装备服务部修复内衬管15000米、修复抽油杆8200米、修复水井管5200米,减少成本投入202万元,新管杆投入同比降低37.5万元。
  “修复管杆的价格只有新管杆的15%-50%,使用修复管杆降低了管理区的材料成本,为管理区创造了可观的效益。”采油管理三区经理唐俊算了一笔效益账。
  过去,临盘采油厂管杆修复工作的运行方式,是由机采装备服务部无偿回收管理区管杆并进行修复,管理区支付修复劳务费用,对本区修复管杆进行再利用。管理区使用修复管杆的意愿不高,新管杆的使用量大,成本投入高;管理区之间修复管杆的调配没有市场机制,影响了修复管杆的整体使用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临盘采油厂对管杆修复内部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优化,核定管杆及其他配件的回收价格和销售价格,并配套建立修复管杆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
  修复管杆的价格远低于新管杆,引导管理区积极使用修复管杆,提高经济效益;油水井管材根据修复结果分级分类核算回收费,修复后的管材品质越高则回收价格越高,引导管理区加强日常维护,提高管材的优质品率;修复后的管杆全厂统一使用,短节等其他配件由机采部统一采购或加工,外修管杆由机采部统一管理,报废管杆由机采部统一保管,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建立质量问题考核办法,为提升修复管杆质量提供了保障。
  按照有关政策,机采装备服务部总产值与修复量和修复率相关联,实际修复率大于标定修复率时将获得追加效益。为此,他们成立了管杆修复市场运行专班,优化“三分三隔两卡”修复生产模式,三分即分区、分类、分级,三隔即回收、清洗、修复过程实行一井一记录,两卡即回收跟踪卡、工序流转卡的使用,实现管杆修复闭环管理。
  机采装备服务部经理张明认为,优化后的市场机制,让机采装备服务部从管杆服务保障到管杆经营创效的转变,提升了存量创效水平;从服务部有什么管理区就用什么到管理区需求什么服务部就修什么的转变,提升了修复保障能力;从提高修复数量到提高修复品质的转变,提升了管杆使用寿命,效益明显增长,员工干劲更足。
  实践证明,内部市场运行机制的优化,有效盘活了管杆资源,提升了修复管杆品质,预计全年新管杆投入同比降低4250万元。下一步,临盘采油厂将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等配套建设,推进管杆修复市场更加规范高效运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