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恐社”敛收会都光余连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25日
  记者 刘通

  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害怕被拒绝,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这些“社恐”行为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比起网络空间大家自嘲的“社交恐惧”,有这样一群孩子,总是担心自己的目光会伤害或影响他人,引起他人的反感,即便是自己的余光都会异常收敛。这种症状,被称为“余光恐惧”。
  初中生圆圆(化名),曾是人们眼中标准的“邻家女孩”,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不过在初中三年级时,原本大方的圆圆说话做事变得小心翼翼,父母与同学的玩笑都会让她沮丧或内疚很久,原来活泼开朗的圆圆也渐渐变得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杨楹介绍,“余光恐惧”是社交焦虑的一种表现,多发于青少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会过分的在乎别人的感受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余光恐惧’的孩子会把自己关起来,长期宅在家里也不出门,久而久之,他们的社会功能就会严重损失。”
  不过,“余光恐惧”并非不能治愈。“医生和家长可以综合使用社交技能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杨楹说,圆圆就是典型的“余光恐惧”症状,最严重的时候,会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也不敢和人交流,担心自己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招来别人的厌恶。为此,杨楹团队在药物与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还会对“余光恐惧”儿童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如今,圆圆不仅交到了新朋友,还顺利考上了高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