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老”号到“世界”号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25日
  6月21日,历经两次推迟之后,韩国自主研发的“世界”号运载火箭在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其搭载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运行。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李宗昊宣布“世界”号发射成功,韩国总统尹锡悦在总统府观看了发射过程直播。他表示,火箭发射成功是过去30年努力的成果,韩国通向太空之路由此打通。
  从2002年韩国启动“罗老”号火箭工程算起,韩国航天在过去20年间完成了从起步时求助他国,到自主研发实现跨越的过程。9年前成功发射的“罗老”号曾经历两次失败,如今的“世界”号也尝过失败的滋味,好在这些都成为日后成功的基础。按照韩联社的说法,韩国由此成为第七个在本土成功发射自研火箭的国家。
  记者 赵恩霆
  打通韩国通往太空之路
  6月21日下午,在韩国全罗南道高兴郡罗老岛的罗老宇航中心,当“世界”号火箭再次立在发射架上时,韩国上下依然悬着一颗心,不知在点火前还会发生什么意外。
  当天16时(北京时间15时),“世界”号点火升空。17时10分,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李宗昊对外宣布,“世界”号发射成功,火箭搭载的卫星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运行。按他的说法,“世界”号发射成功是韩国科技领域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
  这个瞬间来之不易。今年5月25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表示,当天召开的“世界”号发射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6月15日第二次发射“世界”号。然而,到了6月15日,“世界”号因大风天气而被迫推迟一天发射;6月16日,发射计划又因数据异常再度推迟。
  这令人担心“世界”号是否会重蹈第一次发射失败的覆辙。2021年10月21日,“世界”号首次发射升空,但因第三级发动机熄火早于预期,未能将火箭搭载的一颗1.5吨重的模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宣告失败。后经调查发现,这主要归因于第三级发动机内部的固定装置松脱,导致氦气罐脱落。
  去年第一次发射时,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专程前往罗老宇航中心现场观摩。发射失败令文在寅“感到遗憾”,尽管如此,火箭仍完成了所有飞行顺序,到达距离地球700公里的高度,对此文在寅表示:“我感到非常自豪。”
  如今“世界”号再次发射,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没有前往罗老宇航中心,而是在首尔龙山的总统府观看直播。发射成功后,尹锡悦和在场人员起立鼓掌,他还双手竖起大拇指点赞。
  尹锡悦表示,这是过去30年努力的结晶,韩国由此打通了通往太空之路。而且,尹锡悦政府将成立航空宇宙厅,系统地支援航空航天事业。韩联社报道称,此次发射距离1993年韩国发射第一枚科学观测用火箭“KSR-I”已过去近30年,如今韩国成为第七个在本土成功发射自研火箭的国家。
  “世界”号火箭全长47.2米、重200吨,2010年3月起由韩国宇宙研究院和国内企业研发,以将1.5吨级实用卫星送入600至800公里近地轨道为目标设计而成,共耗资1.9572万亿韩元(约合100亿元人民币)。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300多家民间中小企业参与了“世界”号的制造,组装了超过37万个零部件。
  此次发射的“世界”号搭载了一颗180公斤重的韩国首枚国产性能验证卫星,以及4颗韩国高校研制的立方体卫星。据韩联社报道,性能验证卫星已于22日凌晨与地面控制站完成双向通信,6月29日起将陆续释放立方体卫星。韩国将在明年上半年制造第三枚“世界”号火箭,并计划在2027年之前再进行4次发射。
  “各国都在争夺航天产业的领先地位,以确保在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尹锡悦曾在竞选总统期间承诺,使韩国跻身世界七大航天大国之一。但“世界”号发射成功后,一些韩国网友纷纷表示,“这是文在寅的功绩”“多亏了前总统文在寅”。
  去年10月“世界”号首次发射失败后,文在寅曾提及该火箭将在2022年5月再次发射。只是,他在今年5月10日卸任并回乡养老,没能在总统任期内见证“世界”号第二次发射。之所以韩国人在这时想到文在寅,或许缘于他去年5月访美期间韩美商定终止《韩美导弹指南》。
命途多舛的“罗老”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汉江奇迹”,使得韩国经济快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航天开始起步,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军卫星领域。韩联社在报道中提及的1993年韩国发射的第一枚科学观测用火箭“KSR-I”,就是与法国合作完成的。
  2000年,在俄罗斯的帮助下,韩国建设了罗老宇航中心。2002年,韩国决定在“KSR-III”探空火箭的基础上自己建造火箭。不过,由于韩国航天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关技术,无法独立制造大型火箭。
  无奈之下,韩国在2004年与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达成协议,由俄方研发生产一级火箭,韩国自行建造二级火箭,双方合作进行三次发射。这一火箭因罗老宇航中心而得名“罗老”号。该火箭全长33米,重140吨,其300公里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0公斤。
  最初,韩国的目标是在2005年发射“罗老”号,但因韩俄合作协议批准问题,第一次发射在推迟至2007年后又被推迟到2008年。到了2009年,因部分零部件未到位,发射日期被推迟到当年二季度。此后,“罗老”号又因增加发射台性能试验、俄方推迟最终燃烧试验以及数据分析问题等原因,继续推迟发射。
  2009年8月19日,“罗老”号第一次发射前夕,阀门压力装置出现问题导致自动时序控制设备停止,“罗老”号被迫第七次推迟发射。直到同月25日,“罗老”号终于首次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整流罩未能与火箭分离,其搭载的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在坠入大气层时烧毁。而整流罩之所以未分离,是因为分离装置存在结构缺陷和电路设计问题。
  2010年6月7日,“罗老”号进入发射台准备第二次发射,然而此时出现电子仪器故障。两天后,发射程序又因发射台消防设备故障被迫中止。直到同月10日,“罗老”号才第二次得以发射。但升空137秒后火箭与地面失联,而后偏离预定轨道、发生爆炸坠毁。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分离螺栓存在缺陷,导致推进器出现问题,引起火箭爆炸。
  2012年10月26日,因连接火箭和发射台的“适配器砌块”出现问题,“罗老”号第三次发射被推迟至同年11月上中旬。后因种种原因,韩国又将发射推迟到11月29日。但29日当天,“罗老”号在进入发射前16分钟倒计时后,二级火箭上端出现异常,发射随即被取消。
  直到2013年1月30日,承载着韩国人太空梦的“罗老”号终于第三次发射成功。从2002年韩国正式启动“罗老”号火箭工程,近10年间共投入了约5200亿韩元(约合26.5亿元人民币)。而韩国产业研究院当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罗老”号发射成功将为韩国各相关产业带来约1.76万亿至2.34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
  除了太空经济和增强自豪感,韩国还希望通过自主研发火箭,推动导弹技术提升。韩国在1979年与美国签署《韩美导弹指南》,在美国的控制下引进导弹技术。该协定曾4次修订,但受此制约,韩国难以研制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
  所以,当去年5月文在寅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商定终止《韩美导弹指南》后,韩国舆论将之称为“韩国收回导弹主权”。韩国媒体曾将成功发射“罗老”号视为韩国走向太空强国的第一步,时隔9年成功发射“世界”号后,韩国成为第七个能通过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将1吨以上的实用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