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泊小学:落地“双减”,作业“新”又“心”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28日
  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刘蓓蓓

  2021年3月,蒿泊小学被确立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推广及应用实验校,自此,蒿泊小学开启了关于作业设计的研究之旅。
明确方向,多措并举
  为了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开学初,学校就作业设计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本学期关于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方向——基于UbD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研究,强调了对作业设计的系统性思考和专业化推进。
  学校制定了学校作业设计方案和年度计划,努力通过作业设计与作业管理支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而有效推动课堂提质增效,让作业设计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
抛砖引玉,共促成长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基于这样的要求,学校在夯实理论素养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在UbD教学理念下聚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作业设计,构建了单元视角下校本作业设计的一般路径。如,语文学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为“两翼”,以思维发展为能量本质,形成了“积累苑”、“阅览区”、“习作园”、“拓展区”等语文学科单元视角下的校本化作业超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语文学科的示范引领下,各学科将作业设计在学科层面予以辐射推广,引领全体学科教师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
减量提质,花样出新
  “双减”政策下,小学一二年级作业要求确保没有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少于60分钟。学校教研组认为,减少作业时间不只是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而应该在“质”上求“变化”。作业设计要想摆脱机械、枯燥、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和抄写,就要想办法让作业“色香味”俱全,才能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基于此,蒿泊小学在“长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化研究。通过跨学科、跨时空的项目化作业设计,让教育回归本真,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彰显学生个性,努力实现“立德树人”与“轻负高效”。
  中秋节期间,语文学科以“月”为主题,以“白露话中秋”为引导,从“中秋歌谣唱真情”、“中秋诗文诵真情”、“中秋贺卡传真情”、“中秋科技解真情”及“中秋品‘月’尝真情”五个层面,融合语文、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项目化作业设计,加强了作业与生活、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拓宽思维。
  每个假期,学校都将语文、数学等学科巧妙的与美术、音乐、体育、道法、综合实践等学科相融合;让家庭作业变身“课后活动”,将作业设计成“自选套餐”,既有短期的“快餐”、也有需要从一而终坚持完成的“营养餐”,既有独立完成的个性“自助餐”,又有需要共同参与合作的“共餐”。
  假期结束后,优秀作业展览中,学生们可爱的画笔装点在字里行间,闪耀的思维在画纸上灵动跳跃,丰富的感情抒发着独到的见解……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见证着学生的收获与成长。这样基于项目化的长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了学生的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创作、分享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作为教育者,让鲜活的理念落地生根,方可在课堂上倾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是蒿泊小学的重要课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终为始,学为中心”,继续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脚踏实地,不断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