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窦娥冤》主演为原型写成《救风尘》

——《梦华录》背后的关汉卿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05日
  最近《梦华录》火得一塌糊涂,不过作为读书人,我居然才知道它的原著《救风尘》是出自元代杂剧的奠基人,有“曲圣”之美誉的关汉卿。关汉卿的一生,可是值得一说。

  □范三问


  虽然后世对他的赞誉已经无以复加,但在他生活的当时,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他大约出生在宋朝江山岌岌可危的时候,不过父亲是个医生,条件还算优越,他从小便和别人一样熟读诗书,预备将来通过科举扶国家大厦之将倾。但意外总是比明天提前到来,待他成人之后,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文天祥慷慨就义,国家已然不在了。蒙古人的铁蹄不仅踏遍了故国南北,更是踏碎了读书人根深蒂固的理想。
  有元一朝,统治者将全国各地人们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当然是最高一等,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南人末之;并且还取消了科举,只把读书人置于乞丐之上,称为“九儒十丐”。
  前所未有的绝望充斥在无数满腹才学的汉人士子之间,可是怀才如怀孕,到了一定时候,是憋不住的,于是他们只能在瓦肆勾栏之间将牢骚和才华尽情倾泻。
  然而民间不是卖弄风雅之地,近乎直白的散曲和杂剧便应运而生了。
  关汉卿自然也不例外,他经常流连于青楼和梨园,借此淡化心中的苦闷,去的次数多了,他便和那些伶人熟识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他很有才华,渐渐地开始邀请他写些剧本过来,他也并不推辞,为难的是写什么题材。作为接受过正统儒家思想教育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元人对于汉人的打压和歧视,并由此想起文天祥等人誓死不屈的气概,于是他灵感乍现,挥笔写就四折《单刀会》,其对关羽勇猛的塑造恰是对英雄再现的渴望。
  戏剧一经演绎,立即博得全城喝彩,关汉卿也因此声名鹊起。有人说名或利是男人最有效的春药,我想此语诚不欺人,其时,城中大户万家的女儿万贞儿,对新兴的杂剧尤其热爱,再加上她本身颇有才情,便很是仰慕于他,而关汉卿才子风流,怎么忍心将其拒之门外?两人郎情妾意,遂结为百年之好。
  婚后,万贞儿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经常在花前月下探讨散曲和杂剧,他每写下戏曲草稿,总是先交给妻子看过,希望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她还支持他深入民间去真切体验和搜集素材,从不过问和干涉他的自由。
  时间久了,他开始有些忘我起来,写下小令: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万贞儿也并不在意,因为她知道这不过是他才名虚荣的炫耀。
  直到有一天,她在书房看到他新写的另外一首小令:
  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万贞儿万没有料到他竟然认真了起来,而且“解语花”还是自己当初的陪嫁丫鬟,当真是恼煞了奴家!
  她没有着急着去找丈夫,而是也写了一首诗,压在他桌子上的镇纸下:
  闻君偷看美人图,
  不似关羽大丈夫。
  金屋若将阿娇贮,
  与君打破醋葫芦。
  关汉卿回来之后,来到书房,正在思索如何跟妻子说想要纳妾的事,却看见了她写下的诗,顿时明了她不允许的坚决,也想起了他崇敬的英雄关羽,护送两位皇嫂,千里走单骑,不曾动心分毫,很为自己的轻浮感到惭愧和后悔。于是他来到楼上,诚恳谢罪,两人便又和好如初了。

  经过几年的市井阅历,关汉卿回顾以往所写的戏曲,皆有不满,他开始思考杂剧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一日他从梨园出来,忽然看见大街上的衙役成群结队,押着一辆囚车,上面是一个满脸血痕,背插斩标的弱女子,后面随行一位恸哭的老妇人,他急忙向围聚路旁的人们询问。
  原来女子名唤朱小兰,是后面老妇人的儿媳,因邻居恶霸李宜垂涎朱小兰美色,谋杀了她的丈夫,强逼成婚,老妇人不允,他又设计投毒,意欲害死老妇人,不凑巧,所投毒物被他父亲吃下,他买通官府,栽赃状告朱小兰,朱小兰无愧于心,誓死不认罪,李宜便以老妇人威胁,朱小兰不忍,终于在莫须有的供词上签字画押,判了斩立决。
  关汉卿听罢,怒发冲冠,他知道元朝官府的腐朽和黑暗,但实在想不到竟至于视人命如草芥的程度,可是他一介布衣,根本无力回天,能做的只是送她最后一程。
  他回到家,便把自己锁了起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把这件事写成戏曲,以深刻揭露统治者丑恶的嘴脸,来唤起卑微大众对不公的反抗。
  于是他情至而意至、意至而笔至,才思如泉涌,文势如刀锋,笔走如龙蛇,一气呵成,只是在结尾时,他不忍太苦,做了圆满。
  他拟定了题目《窦娥冤》,然后照例把草稿交给妻子看过,妻子却说:“不甚完美,自古戏曲都如是老套,此曲何妨就以悲剧结尾,岂不更为震撼?”他听从了妻子的建议,重新改写了结局。
  他拿着写满他理想的心血,交到了他熟识的梨园去演绎,结果班头看过之后,婉言谢绝了,并好言相劝他,如要演绎,须重新改写,不然性命难保。他又去了几家梨园和妓馆,结果如出一辙。
  无奈,他只好辞别妻子,只身前往戏曲繁盛的扬州,去寻找演绎的机会。
  他此时不会知道,在那小桥画船,楼台烟雨的江南,成就了他元曲的巅峰,他更不会知道,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他会遇见至死不能相忘的人。

  初到扬州,他便到处寻找梨园妓馆,携《窦娥冤》自荐,结果仍是无人敢演。后来听说扬州路上有处最大的勾栏,当红伶人是个官妓,名唤朱秀帘,姿容姝丽,才学过人,杂剧演绎更为当今独步,每每令纨绔子弟趋之若鹜。关汉卿想,卓绝之人必有卓绝之识,兴许此人可以。
  第二天,两人相见,所谈甚欢,他便以所携戏曲示之,朱秀帘看后,慨然道:“君不畏强权,敢执意为卑小呐喊,我何辞为?容我晚间准备,明日开演。”他很是由衷敬佩朱秀帘的侠肝义胆。
  但当晚官府却找上门,下了死亡通告,责令必须修改剧本,否则人头落地。关汉卿面不改色,凛然道:“头可断,剧本断不能改!”朱秀帘也心照不宣。
  翌日,勾栏内锣鼓喧天,台下座无虚席,台上青衣压场,四折讫毕,观者无不落泪,不许其谢幕!
  《窦娥冤》一战成名,各地纷纷奔走相告,争相演绎,霎时如燎原之火,席卷南北。但关汉卿和朱秀帘却被双双逮捕入狱,判秋后问斩。狱中,关汉卿觉得拖累了朱秀帘,跟狱卒要求见她一面,可是没有得到允许。后来数万百姓长跪府衙门前,为其二人请命,官府迫于压力,最终将二人无罪释放。
  正义的伸张可能需要流血,正义的到来也可能会迟到,但总要有人去做,正义才不会缺席,如果向往光明,那就不能对黑暗视而不见。关汉卿和朱秀帘做到了。
  经此一劫,两人情意更近,不但经常默契合作,而且他还以朱秀帘为原型,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江亭》和《救风尘》。日久必是要生情的,况且一个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一个是“色艺双全,杂剧为当今独步”,天作之合也不过如此,但关汉卿已有家室,不能再越雷池,于是,几年之后他惜别朱秀帘,黯然回乡。
  杨柳江岸,兰舟催发,朱秀帘前来送别,未发一语,关汉卿舟上告别,一语未发。
  离别之后,朱秀帘嫁给了钱塘江畔一个洪姓道士,夫妻感情淡薄,她日日思念关汉卿,终于写下一首小令寄去: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关汉卿回乡之后,再没有离开过了,他收到信笺,却只能含蓄地回信道: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自此他闭门续写《西厢记》,传说,当他写到其中唱词《鸳鸯煞》:“柳丝长咫尺情牵惹,水声幽仿佛人呜咽,斜月残灯,半明不灭。莫道是旧恨连丝,新愁郁结。别恨离愁,满肺腑难淘泄。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时,突然口喷鲜血,竟杳然西去。
  关汉卿一生创作无数,几乎全是经典,他为劳苦大众的讴歌,正是对现实黑暗的斗争和痛斥。只是想不到这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侠骨硬汉,最终亡于柔情,诚可唏嘘矣!
       据“菊斋”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