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同频共振,订单招生报名火爆

专访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秋艳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05日
B04
教育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魏林娜 郑文硕 

  济宁市技师学院是一所政府举办的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至今已走过64年的光辉历程。学院位于美丽富饶的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400亩,总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达9126.96万元,现有教职工730人。
  近年来,学院大力实施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培养,招生形势一片大好,多个“订单班”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为进一步了解学院办学特色、育人模式,本报记者对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秋艳进行了专访。
专业、产业同频共振,开启办学新模式
  记者:郑院长,贵院连续三年提前停止招生报名,请问火爆的原因有哪些?
  郑秋艳:济宁市技师学院在济宁市委、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服务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十强”产业为重点,主动与市场接轨和企业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市场需求办专业,企业订单培养人数不断增加,深受企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实施助企攀登工程以来,学院各二级学院通过深入调研座谈,与61家攀登企业开办企业订单班,开展“产、研、学、训”全方位校企合作,共同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共享平台,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地方经济与学院发展“携手并进”、“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切实解决攀登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短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典型做法。
  郑秋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更是技工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学院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企业”工作思路,多层次、全方位破解专业与产业对接度不高、更新滞后等问题,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实质化、全过程参与办学决策。
  订单培养吸引更多的考生和家长选报学院。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设有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家政与健康管理学院、商贸文旅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开设技师、高技、中技专业40余个,涵盖济宁市各大支柱产业。2021年订单培养企业49家,培养人数1779人;2022年订单培养企业55家,培养人数突破3000人。校企联合订单招生,学院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企业舒心,构建了“出口畅 进口旺”的良好局面,吸引带动了更多的考生踊跃选报学院。
  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秋艳(左二)为家长讲解学校特色亮点。
产教融合订单招生,校企联动无缝对接
  记者:请问学校与哪些重点企业进行了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率怎样?
  郑秋艳:学院不断扩大与世界500强和知名央企、国企的合作范围,先后与太阳纸业、辰欣药业、重汽集团等市内外300余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实施“引企入校、入厂办学”模式。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强势崛起,企业用工数量大幅增加,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记者:学院如何开展实施“校企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郑秋艳:为贯彻落实济宁市委、学院党委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部署要求,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持开门办学,紧紧围绕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从5月10日起,学院各二级学院与50家优质合作企业集中开展首批校企合作签约、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授牌活动。旨在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订单培养”新模式,融入行业、植根企业,精准培养人才,让学生学习周期适应企业生产周期,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对口率,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开就业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为制造强市贡献力量
  记者:学院在怎样通过实训基地平台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郑秋艳:学院始终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服务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平台和载体。目前,已挂牌成立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基地、应急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基地、高端化工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京东校园实训中心、恒诚集团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企业文化进校园,实施工学交替,共同探讨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多种技能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入职后的稳定性。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依托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扩大交流合作,创新多元办学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全市“十强”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论证,保持优势专业,发展潜力专业,整合相近和重复专业,实施专业优化动态管理。
  紧紧围绕济宁市“231”重点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实质化、全过程参与办学决策,做大做强企业订单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科学预判办学进程中蕴藏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产教融合新路径,以实际行动为制造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姬生辉 组版:李腾 校对:丁安顺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高标准智能化实训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