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驻清凉,竹影似人心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08日
  □孙晓明
  
  我居住在北方,从小对江南的想象,就是竹海,仿佛有竹子的地方就是南方。上学后对能吟诵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句颇为得意和自豪。
  冥冥之中,对竹影格外留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父亲在泰安七中的同事、画家孟传柱先生调入现泰山学院(前身泰安市师专)。他送给父亲一幅竹子的国画,父亲用粉色纸誊写了一副对联: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直又婆娑,这是郑板桥的题竹诗。那时的我对孟老师的墨竹和父亲的书法,印象特别深。
  有一年到宜兴逛竹海,竹风袭来,竹叶婆娑,游走期间,看到无处不竹,心情极佳。若是小餐一顿,竹笋腊肉、竹荪鹅等竹子打头的菜肴,随口就能吃到,伴以竹筒米酒,别有江南风情。
  前几年,我和家人到四川成都大熊猫基地,满眼都是竹子的世界,唱主角的自然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在抽丝剥茧般地享用嫩竹笋。参观出来的时候,正遇上下雨,雨水打在一排排、一簇簇不知名的翠竹身上,我们忘却了天气,尽情吸吮雨竹的清香,体会竹雨溅到身上的爽快。
  除了竹的意境,竹还和美食息息相关。宋人林洪撰写的集食谱、生活、逸闻、诗句、掌故为一体的《山家清供》一书,介绍和竹子搭边的自然馈赠就有“傍林鲜”,即煨竹笋。
  林洪认为,笋贵在鲜美甘甜,不必和肉一块吃,否则败坏了君子的口味,意即鄙俗的厨子多在笋中杂肉,这正坏了君子的清雅,并引用了苏东坡《於潜僧绿筠轩》中“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的诗句,来说明吃笋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竹食无不清雅,林洪还在书中介绍了一款与竹有关的美食——笋蕨馄饨,即采摘鲜嫩的笋和蕨,分别用开水焯一下,然后用酱、香料和油搅拌均匀,做馄饨吃。南宋江西有林谷梅家,“采笋、蕨嫩者,各用汤焯,以酱、香料、油和匀,作馄饨供。向者江西林谷梅少鲁家,屡作此品。后坐古香亭下,采芎菊苗荐茶,对玉茗花,真佳适也。”你看,吃完这道笋蕨馄饨,坐在古香亭下,泡茶赏花,真是惬意呀。
  北方夏日炎热,一想到竹林的消夏之境,顿觉凉爽,大有望梅止渴的意境。难怪有建筑专家说,树木因其绿荫得以生凉,还说但有一种花木,却能做到“早间种树,晚间乘凉”,那就是竹。
  借竹消暑在园林里应用非常广泛,北宋宰相司马光的“种竹斋”,水池旁边的房前屋后遍栽秀竹,营造一方避暑胜地。清代南京愚园有一座竹坞,建在曲径通幽处,“缭以疏篱,竹树蒙密”,把竹子当成篱笆墙。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的万竹园,“碧玉数万挺,纵横将二三顷许,偃蹇自得,幽深无际,赤日避而不下,凉飕徐发”。竹海之中,退避暑气,凉气自生。
  友人的酒店开张了,目光首先触及的是园中路边的修竹,还有楼顶大平台的簇簇翠竹,一派盎然的生机,从内心流淌出绿意。
  朋友,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夏日里细雨中的秀竹,格外青翠,那雨打在竹叶上,似落非落,偶尔滚落而下,似翠竹的泪滴,当然是清凉的泪珠,别有一番情趣。
  花木驻清凉,竹影似人心,心随景移,心香草木香,中国人追求的人世清凉往往与内心的宁静合二为一,寻味的绿意和寄托秀竹品节也总是一致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