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变暖,不少动物都“变形”了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15日
  近日,《生态学与进化趋势》发表题为《外形改变:动物形态改变以应对气候变暖》的文章指出,全球各地的动物都在以变形的方式,即通过改变耳朵、尾巴、喙和其他附肢(或附属器官)的大小,来适应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影响。
  许多动物的附属物,如鸟类的喙和哺乳动物的耳朵,可以用来释放身体多余的热量。根据艾伦法则,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附属物往往较小,而生活在较温暖地区的动物,则往往具有较大的附肢,有利于与周围环境发生热量交换。
  大量研究表明,恒温动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会发生形状变化,即附肢大小出现变化。研究发现,世界许多地方的不同动物及其不同类型的附属物都在发生变形。
  在研究的30多种动物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澳大利亚鹦鹉,1871年以来,红冠凤头鹦鹉与红腰鹦鹉的喙,大小平均增加了4%—10%,而这与每年的夏季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哺乳动物附属物的大小也在增加,如1950年以来,北美花面鼩鼱的尾巴与腿的长度都显著增加,而同期中国大圆叶蝙蝠翅膀尺寸增加了1.64%。
  《科学进展》刊登的一份研究指出,过去40年,科学家分析了15000多只鸟类数据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鸟类的体重都减轻了。多数鸟类体重每10年平均减轻2%,即上世纪80年代体重30克的鸟类,如今体重平均为27.6克。
  研究团队假设,这是鸟类对环境如水果和昆虫的减少,以及热压力所做出的调适。
  研究员相信,为应对气候变化,类似调适不仅发生在鸟类身上,各地其他物种也可能面对同样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