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红学”著作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30日
  《红楼心解:认知与行为》 刘广迎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 侯印国 著 [清]佚名 绘 领读文化|台海出版社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法]旅克·理查德 高翔 著 高翔 楼兰·埃尔萨塞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兴君
  “红学”本质上是一门杂学,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名家辈出,观点多出,深入人心。红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几方面杂糅而成的著作《红楼心解》,则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作者从自身领导力研究的丰厚积淀出发,加上对心理学所做的苦功,融合两方面的理论和概念,形成了独到的解读工具。这种独到性,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全景审视“红楼梦”的大门。书中的动机论、潜意识、心智论、生位论、关系论等章节,隐含着“红学”精髓,也有领导力概念的另解或新解,将王夫人描述为另类“董事长”,王熙凤为荣府“总经理”,还有“秘书长”“宝玉办副主任”等等,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角色,来分析“红楼梦”人物,别有生趣。
  《红楼心解》认为《红楼梦》是一无年代、二无地点、三无始终的“三无产品”。这种“无”不是真正的无,而是面对生命、人性、自然的超越与包容。这不是赋予《红楼梦》新的意义,而是《红楼梦》赋予人生新的理解。贾宝玉是众多男性的想象共同体,刘姥姥是一股绵绵不息的市井烟火气,这些放在《红楼梦》中是艺术,是名著,放在每个人的心里,就是生活,就是普遍的生命状态。作者解读“红楼梦”,其实也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红楼梦》一直都是全民阅读的经典著作,“红学”研究最终要落到芸芸众生,才有其价值。在《红楼心解》中,作者没有纠结于“红学”的索隐派、考据派、题咏派等,而是自然吸取了众多红学大家的成果。远的不说,比如蒋勋,就给作者许多启发,“慈悲说”大概得益于蒋勋的启发。从“红学”研究角度来看,作者既是外来者、闯入者,更是融入者。《红楼心解》是“红学”面向大众的极大拓展,是对“红学”体系的一次营养补充。这样的“红学”研究与实践,是《红楼梦》走向更广泛大众的有效手段。
  《红楼梦》中描述的社会形态与当下的巨大差异,让《红楼梦》的读者深入“红楼梦”中时,更像是“红楼梦”的局外人。《红楼梦》和“红学”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折射、映射,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准使其可以更加方便深入地读人、读史、读理学甚至读美食、服饰等等,使之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能有效提升阅读者情感上的代入感,使自己成为想象中的“红楼人物”,成了“红楼梦”中的局内人。这种角色的混搭和渗透,通过《红楼心解》延展到当下,形成了《红楼心解》读者在阅读和体悟“红楼梦”时出现身份重影,不断重构和解构。
  《红楼梦》是艺术,心理学和领导力理论是工具,综合而成的《红楼心解》更像是一部浪漫现实主义作品:艺术的完美与现实思考的有机结合。回到全书的内容,从“贾府的社会生态位与内部生态位”“从不辩到慈悲”“喜剧大师刘姥姥”等小章节中可以看出,浪漫其“实”,现实其“表”,作者出入自由,散点透视,直击本质。这种浪漫现实主义风格,增加了阅读的乐趣,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