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最美退役军人”李俊岭

当好“贴心人”,做好“服务者”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09日
B06
人物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记者 康岩

  “我也是当兵的”,这是他的口头禅,“你好,老班长”这是他的问候语,自2019年担任兖州区大安镇人民政府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一职,李俊岭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新时期永不褪色的军人风采,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创建成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日前,李俊岭被评为2022年度济宁市“最美退役军人”。
  工作中的李俊岭。
  扫码看视频。
  初心不改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兖州区大安镇地处兖州北部,全镇在册退役军人2500多人,大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担负着他们的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权益保障等方面涉及的事务性工作,并提供服务性、延伸性、辅助性保障。8月2日一早,记者见到李俊岭时,他正与远在浙江衢州打工的大安籍退役军人刘小国通电话,“我也是当兵的,你如果信任我,我可以帮你。”听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李俊岭黝黑的脸庞上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1996年,李俊岭退役后回到家乡大安镇工作,从事了近11年的信访接访工作。李俊岭告诉记者,这十几年的信访工作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信访工作繁忙而琐碎,很少被外界了解,甚至有时不被人理解。当利益得到了维护,诉求得到了解决,当群众露出满意的笑容时,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树军是大安镇的一名老退役军人,因为保险问题跑到信访办反映问题。“我的脾气不好,性子又急,两句话没说好我就跟他们吵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小李,不管我怎么喊,他都笑眯眯地听着,突然一句‘老班长’让我心里瞬间静了下来。”李树军老人回忆说,“小李慢条斯理地给我讲政策、想办法,一句一个‘老班长’喊得我心里这个暖和,我就觉得他值得相信。他说交给他办让我放心,我啥话也没说就回家等信儿去了,不为别的,就是军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用了5天,李俊岭把事解决了。
  “戎装虽脱,初心不改。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干工作,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就因为我曾经是个兵,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职责,‘我是个当兵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李俊岭说。
耐心细致
全员档案实现数字化

  2019年5月,在兖州区大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之初,信息采集和档案整理成为服务站最大的挑战,刚上任的李俊岭凭着之前信访工作的服务经验,仅仅一个月便完成了全镇退役军人信息整理搜集工作。
  大安镇退役军人王立,由于退伍证丢失、档案缺失,在享受优抚政策和办理退休手续时遇到了麻烦,“和镇上很多老兵一样,我们和李俊岭关系都特别好,他就像我们的一位老战友,平常有什么事找他准行。我的档案出问题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他,他当时神秘兮兮地告诉我,等两天到站上来,一切都给我弄得妥妥的。”
  原来,李俊岭整理完退役军人信息后,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退役军人信息与个人档案的参差问题,恰逢当时镇街武装部也正准备把农村籍士兵的大量原始档案移交到退役军人事务站,“在录入完基本信息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考古工作’,镇武装部老旧的档案室可有年头了,这里收藏的最早一份档案是1901年的,我一份一份地归档整理,然后再与录入电脑的退役军人信息进行链接。于是,这一本本陈旧档案全部数字化,王立那天来到站上,我几秒钟就把他档案检索出来。打印好了交给他时,老王都惊呆了。”李俊岭有些得意地说。
  为了拓宽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服务渠道、提升老兵对服务站的服务满意度,李俊岭给自己,也给服务站定了一个目标,“一真两不四个一”——真诚服务,不刁难、不敷衍,一张笑脸、一杯热水、一席话语、一个满意。大安镇退役军人事务站在李俊岭的带领下,2020年被评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
想方设法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今年年初,兖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成立“老兵云支部”,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在“老兵云支部”这面旗帜下集结起来。为响应号召,结合大安镇实际情况,李俊岭找到了兖州区大安镇汇通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样也是退役军人的张波。“我和张波很熟悉,他跟我的性格也相似,我把当时萌生出的一个想法告诉了他,没想到一拍即合,‘老兵农机助农联盟’开始启动。张波是镇上农机合作社的领军人物,通过他我们又链接了几家农机合作社,5月27日,‘老兵农机助农联盟’正式挂牌成立。”李俊岭说。
  “同为退役军人,李俊岭给我提出这个建议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为退役军人以及现役军人家属、军烈属站好岗、服好务,这是一个老兵的情怀与担当。”张波告诉记者。
  今年麦收季,兖州汇通农机合作社、来顺农机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和6名农机大户自发成立“退役老兵农机助农联盟”,共减免和优惠军人家庭、军烈属家庭夏收10余户、50余亩。
  “从退伍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牢记自己是一个兵,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26年来,李俊岭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履行诺言的。
“救”在身边,济宁市红十字会防溺水
  本报济宁8月8日讯(通讯员 孔涵) 8月7日,济宁市红十字会联合济宁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暑期安全公益小课堂”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济宁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向家长群众、青少年儿童讲解溺水事故的严重危害和造成溺水的各种原因,就游泳注意事项、如何防溺水、溺水急救、如何自救、如何实施心肺复苏等相关安全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师邀请大家亲自体验救生器材的使用操作、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济宁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在现场向大家演示了科学营救方法,重点演示了如何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对溺水人员施救、如何对昏迷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并现场演练水上救援,此次活动为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健康增添了一道有力屏障。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刘凯平 组版:曾彦红 校对:丁安顺
  本报济宁8月8日讯(记者 孔媛媛) 8月5日,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在曲阜发布,共有151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山东贺玉芹等8人上榜。
  荣登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的山东人分别是:有用爱浇灌教育的种子、坚守山区的支教老师贺玉芹;有以命相搏勇救7人的老船长刘世瑜;有扎根基层、勤奋工作,资助多名需要帮助的学生、身患癌症、仍坚守教书育人的时岳;有11年坚守志愿服务一线的电力姑娘王银洁;有20年做孤寡老人的兵“儿子”退伍军人武孟军;有14年如一日用真心孝养姨妈的外甥女婿杨继宏;有为群众解决户口疑难问题800余次,办理各项户籍业务10万余人次的户籍民警袁艺芳;有投身志愿服务,用奉献书写人间大爱退伍战士庄文新。他们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道德标杆和身边榜样。他们舍小我、顾大家,以初心坚守岗位,用担当奉献情怀。他们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跑者。
  当日,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曲阜(市)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活动现场,通过视频短片、访谈互动、文艺节目等方式全方位展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引导人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中国好人、争当时代新人,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中国好人”代表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亲生父母、弟弟和弟媳患有疾病,好媳妇马爱真用柔弱双肩撑起两个家,1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以及亲生父母,还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听完她的故事很是触动。”听完马爱真发言后的孔女士发出感慨,“中国好人传递中华美德,他们是身边的英雄、是时代之光。”
  中央文明办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目前共有16228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发布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承办,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曲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出炉,山东8人上榜 舍小我、顾大家,他们用小爱聚大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