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频频出台的人才政策背后:

从“双30条”到“40条”彰显强省会崛起决心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10日
  从人才“双30条”到毕业生就业创业“40条”,今年,济南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为吸引人才来济留济,济南可谓诚意满满。这背后,是济南对创新发展的渴求,也彰显着一座强省会崛起的决心。

  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不断放出引才“大招”
  与一个月前出台的人才“双30条”相比,此次的“40条”着眼于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济就业创业。特别是新增加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取消就业报到证等政策措施,体现了政策的创新性。在人才吸引方面,“40条”也对接了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有关内容。
  近年来,济南不断放出引才“大招”,在青年招引方面,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等系列惠才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1+N”政策体系,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
  在就业创业方面,制定了“双创19条”“鼓励企业创新发展15条”等系列举措,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7.8万人,发放培训补贴9.7亿元、创业补贴3.3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9.3亿元,扶持市场主体两万余家。
  7月4日,济南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发布《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推出服务“金卡”、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安置、医疗保健、交通出行、出入境服务、编制保障等8条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在济南安心工作、顺心生活。
  通过密集出台人才政策,济南正在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区域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塑造更多人才红利赋能产业发展。
人才邀约诚意满满
  频频出台的人才政策背后,显示出济南对于人才的渴求,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在人才驱动的引领下,济南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加澎湃。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473.5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4件、高于全省23.5件。
  目前,各个城市都把人才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谁能在“引才”中取胜,就能更快赢得发展先机。济南也不例外,在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当下,站上新的发展起点的济南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对创新人才的渴求也前所未有。
  对比国内许多城市可以发现,济南对人才发出的“邀约”可谓诚意满满。
  以人才购房补贴为例,根据济南最新出台的政策,符合条件的博士和硕士,只要在济首次购买且唯一住房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的标准分别为:博士15万元,硕士10万元。这一补贴数字已超过部分城市。
  《郑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专科(不含中专)毕业生,在郑州市首次购买住房可享购房补贴,具体标准为博士每人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每人2万元,专科毕业生每人1万元。
  合肥对于高校毕业生服务保障政策中,博士在肥购买首套自住房,则可享受本市户籍家庭政策,可按购房时商品房平均价格的10%享受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额度最高可放宽至当期限额的2倍。
  而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济南拿出了更大的诚意,根据7月发布的《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A类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B、C、D类人才,可享受不超过购房金额的50%,分别为最高100万元、70万元、4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样的“真金白银”为吸引人才打造了“强磁场”。
吸引力指数全国第八
  一系列的人才扶持和政策优待,让济南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才的栖息地。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市人才总量从160万人增长到249万人,培养引进国家级、省级人才超过1500人,新增青年人才85.9万人。人才吸引力指数全国第八、全省第一。
  良禽择木而栖。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和诚意满满的人文关怀,成为广大人才选择济南的密码。如何让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发挥不竭动力,也成为济南发展的重要课题。“
  做好人才工作,济南的目标也很明确。在6月29日召开的济南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立足全国、全省大局来谋划,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高地。在济南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当下,将人才工作放到如此地位,也足以看出济南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