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教育“天团”再迎新成员

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西校区揭牌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16日
新区·看点
C02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记者 邓超 崔常松 丁安顺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太白湖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8月13日,新区“教育天团”再迎新成员,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西校区揭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区的规模效应正在不断引进更多优质教育品牌和优质师资落地生根。据悉,全区共有区属公办初中4所、小学7所、幼儿园7所、民办学校1所,共有两万多名在校生,近年来,太白湖新区与济宁学院附中、附小教育集团、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济宁一中合作办学,为新区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校。
  东校区独具匠心
可新增1800个学位

  8月13日,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西校区揭牌。太白湖新区教育立区、教育兴区、教育强区“三步走”战略又结硕果。此次揭牌的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校区(火炬路中学)由7座单体建筑构成,学校分为三大功能区块,西侧为教学楼设置36个教学班,建成后可新增1800个学位,目前学校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预计9月1日投入使用,首次计划招生6个班级。
  在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校区项目现场,校园里拔地而起的新建教学楼格外醒目。宽敞明亮的走廊内校园文化标牌正在安装,以白为主色调的教学楼墙体,配以灰色瓦顶,点缀木色格栅,使整座校园清新脱俗。错落的庭院内景观绿植已栽种完成,整个校园焕然一新,正在进行卫生等收尾工作。迈入学校正门,以浅瓦色彩为主题设计铺装的主入口广场映入眼帘,两侧的大片绿茵有序分布,草坪中间的盈盈一水搭配端头的叠水主题雕塑,寓意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教学楼之间建成的5组院落内,大片竹林呼应着流动的曲水,其间点缀着沉稳的置石,构成明月松间水落石出的意境。
  “这所学校设计独具匠心,错落有致的别院与回廊将成为一道靓丽的标志性建筑。”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校区项目技术总工胡荣政介绍,学校建筑风格结合当地文化,从《论语》《中庸》提取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五常文化仁、义、礼、智、信,结合中式符号山、水、竹、石、瓦等元素,打造文人气息浓厚的书院景观。整座校园由7座单体建筑构成,均由连廊连接,“不同功能的建筑体利用连廊等元素进行串联,做到有分有合。”胡荣政介绍,每栋单体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但又相互联系,让学生们行走其中能遮阳挡雨,也给他们课余休息时创造更多驻留空间。
  以“引领山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宗旨,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将全面移植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成熟、先进的办学理念,输入山师基础教育的管理精英和骨干教师,充分转化山东师范大学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优质教育,致力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基础教育品牌名校。
名校联姻有成效
教育高地更惠民

  与新建的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东校区不同,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中学西校区(北湖中学),是一所拥有62年建校史的中学。2008年区域规划调整后,更名为济宁市北湖第一中学,目前在校生1400余人,可容纳32个教学班,今年计划招生8个班级。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与济宁市教育合作肇始于2017年,当年5月,太白湖新区与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共同缔造了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小学。基于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今年7月30日,太白湖新区与山东师范大学就北湖中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太白湖新区确立教育立区、教育兴区、教育强区“三步走”战略,与名校联姻,走集团化合作办学是新区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要抓手,也是努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新举措。
  目前,全区共有区属公办初中4所、小学7所、幼儿园7所、民办学校1所,共有两万多名在校生。去年,教育投入综合增长位列全市第1位。近年来,太白湖新区与济宁学院附中、附小教育集团、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济宁一中合作办学,为新区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校。新区教育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赢得社会群众的普遍认可。今年,新区教育系统策划了“四个一批”项目,其中新建项目3个,开工项目8个,储备项目4个,谋划项目4个,多所公办校区正加紧建设。在发展公办教育的同时,太白湖新区还引进民营名校,以形成有益补充。去年9月,济宁天立学校迎来了首批新生,填补了太白湖新区高端民办学校的空白。二次创业以来,太白湖新区确立了“教育立区、教育兴区、教育强区”的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资源配置,培育名校集群,铸就了一批区域性优质教育品牌,促进了区域内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入选“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2022年,新区中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下一步,新区将深入推进实施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树牢“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目标,致力打造全市教育高地。

  揭牌现场。
  扫码看视频。
建设工程首次跨省远程评标 济宁采用“五合一”技术手段,破解“熟面孔”交易问题
  本报济宁8月15日讯(记者 丁安顺) 8月9日,济宁市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艺术地坪及置景工程项目同时在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拱墅分中心圆满完成评审。"这是济宁市首例建设工程采用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更加公开、公平的招标服务环节。
  “在评标前期,我们与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拱墅分中心进行了多次沟通,解决跨平台的技术难题,梳理交易流程节点,确定各方抽取评定专家的人数。”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科科长高茹说,在评标工作中,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拱墅分中心展开远程异地评标,利用交易平台,评标流程畅通有序,招标文件上传顺畅,两地专家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评标,顺利完成《济宁市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艺术地坪及置景工程》项目评标工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济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启了评标新模式。”太白湖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科长张恒说。
  “通过这种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方式,让省外专业的评定专家和省内专业的评定专家共同参与到标书的评标中,有利于为我们后续选择更加专业的合作单位,提供更好项目服务。”济宁济东新城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同部部长殷正亭说。
  远程异地电子评标采用环境监控、人脸识别、系统留痕、电子签名和音视频对讲“五合一”技术手段,能够将每一个评委的每一步评标操作都详细记录,实现评标结果可溯源、可追踪,以确保评标环节公正公平。“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审专家从地域上隔离开,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力破解了‘熟面孔’等交易疑难杂症问题。”济宁市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招投标服务部副部长葛勇介绍,远程异地评标提高了区域间的合作,不断深入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促进交易市场公平竞争。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模式,深入推进建设工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力打造利企便民,高效、阳光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促进太白湖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太白湖新区太白湖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张雪玲说。
  建设工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现场。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扫码看视频。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孔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