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安全网”不能留死角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26日
  评论员 沙元森   

  8月25日上午,青岛市李沧区一名6岁男童在玩耍中不慎落入金水河公园道路一侧绿化带的古力井(下水道)中。当天下午,经相关部门确认,落井男童在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天真活泼的儿童,转眼就落入“夺命陷阱”之中,不仅家人悲痛难当,旁观搜救的市民听到这个消息也禁不住为之落泪。
  井盖“吃人伤人”事件,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每一起事故都让人感到心惊胆战,因为谁都不知道脚下的井盖何时就成了“吃人”的陷阱。
  井盖“吃人伤人”,无非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井盖被盗或者被破坏,致使路人无意中一脚踏空,酿成悲剧;再一个就是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井盖松动或者翘起,以致暗藏的危险让路人防不胜防。
  对盗窃、破坏井盖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制定《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截止到2020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34件38人,起诉49件55人,开展立案监督8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办案数量约是过去两年多办案数量的两倍。此举对盗窃、破坏窨井盖违法犯罪形成了有力震慑。
  除了盗窃、破坏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施工养护工作不够精细也是窨井盖缺失的重要原因。为推动有关部门重视窨井盖安全问题,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最高检在2020年4月还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四号检察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更换智能井盖,安装防坠网、防位移改进装置,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为解决井盖“吃人伤人”问题,青岛以城市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转型为契机,由青岛市城管局牵头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市推广使用了智能井盖。据媒体报道,智能井盖系统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芯片等技术,做到了“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将井盖数据纳入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李沧区这起事故发生在高出地面一米左右的绿化带内,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但是,既然是公共场所的窨井盖,就应当符合安全标准,不能留安全隐患。如果此处窨井之前就有智能报警设备,有防坠网,这起事故显然是可以避免的。
  井盖管理数字化,确实是守护城市安全的利器。但是,系统的先进不等于现实的安全。如果心存侥幸,再先进的管理系统也会出现致命的死角。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6岁男童命丧窨井,再次敲响了城市安全的警钟,井盖安全必须做到全覆盖,不要以为“应该没事”就等闲视之。按照墨菲定律,隐患终将会成为风险,只要有能“吃人”的井盖,终将会发生井盖“吃人”的事故。
  希望有关部门以此为戒,尽快做好排查整改,坚决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