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十年奋进路,强区新征程

不断放大发展格局、富集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之路频频提速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31日
  天桥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8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天桥区专场召开。
  砥砺奋进新时代,建功筑梦新征程。
  从“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到“建设现代天桥,勇作携河发展排头兵”,再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十年来,天桥区不断放大发展格局、富集发展动能,实现了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城市品质全域嬗变,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百姓生活更加幸福,高质量发展的强区之路频频提速。
  记者 王杰 通讯员 刘如嫣 

新动能“两岸齐飞”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市领先

  产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桥区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兴区”不动摇,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引擎,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呈现行稳致远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十年间,天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由2012年的29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021年达到的46.8亿元,是2012年的3倍。
  园区是天桥区“工业强区”的主阵地。十年来,天桥区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都市工业园发展,构建起“双核引领、两岸齐飞”的园区发展新格局。规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60家发展到129家,增长115%;规上工业产值从77亿元提高到166亿元,增长116%。
  其中,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聚焦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高端物流、生物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700余家、“四上”企业165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产业平台300余万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药山都市工业园同样在加速产业升级。目前,天鹅棉机等龙头企业持续扩规提效,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加速融入,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为导向的药山都市工业园进入发展快车道。
  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商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天桥区始终坚持“商贸兴区”不动摇。
  据统计,天桥全区市场主体已达17.86万户,总量位列全市第二。61处、近400万平方米的建材、家居、服装等多门类专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济南泺口服装城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凤凰山电商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黄台电商产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直播基地,K88名泉广场被命名为“全国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鲁丰创意1908产业园获评“全国特色商圈示范项目”,北徐幸福里项目获评“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
  创新是产业结构的动力源泉,更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天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步入济南前列。2021年,天桥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5亿元,约占全市的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6%,高于全市11.3个百分点。
  而这离不开天桥区所构建起的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格局。
  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9家,增长16.4倍;拥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7家、瞪羚企业50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2家。
高质量开展全域更新
细处“绣花”打造宜居天桥

  简约且颇具中国风的正门,整洁一新、颜色温馨的保温外墙,艺术感十足的雕塑设计、随处可见的花园走廊,尤其是朝霞广场一带以工人文化为主题的年代感设计……旧小区的华丽“蝶变”幸福着工人新村南村西区每一位居民。 
  眼下,这种幸福正惠及着越来越多的天桥人。2017—2021年五年间,天桥区按照“留、改、拆”原则,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6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8个。
  近年来,天桥区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塑优城市空间布局的有力抓手,加快构建“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区。
  为此,天桥区高标准编制了《黄河南岸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黄河北桑梓组团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完成了7个街区1.31万亩的控规调整,对全域规划和重点片区(丁太鲁片区、标山片区、成大片区、王炉北辛片区、四建—交运片区等)城市设计进行了前瞻性、系统性优化,为实施全域城市更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标准规划的同时,天桥区还先行先试、“抓实”“抓细”城市更新各项工作。
  在实施区域统筹、融资增信、土地开发一二级联动等方面,该区规范完善房屋认定、补偿安置等方面的16条措施;探索安置房用地审查意见批复后的预选房先期公示、二次调整报批办法,成为“大片区拆迁规划全市首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义合社区、天福苑小区等改造项目开创了“4+N”筹资模式;创新“银行+知名央企+社会资本+上级专项资金”多元化融资模式,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有多少事找多少钱”,为项目争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为天桥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旧貌换新颜,一个个项目的不断推进,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也让市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未来,天桥区将坚持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并重,把“全域更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改变天桥面貌、提升天桥形象的突破口,统筹推进片区开发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天桥全域品质大提升、规模总量大突破。
用心用情用力抓民生
保驾护航“幸福天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天桥区一路走来的逐梦历程中,改善民生一直是奋斗不息的源源动力。
  据悉,自十八大以来,天桥区每年拿出七成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项目,做好“教育强区”“康养天桥”两篇文章,稳就业、促民生,让天桥的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发展红利。
  为让家门口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十年来,天桥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蜕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数量62所,新增学位数量45877个,大班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4%,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初中升学率达99.8%。
  师资队伍更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实施“名校长、名师”工程,天桥区培养了500余名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教育种子教师,21人被命名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济南市名师,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
  医疗保障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康养天桥”则致力于保障每一位天桥人。
  近年来,天桥区统筹推进医疗提质与康养社区建设协同发展,深化“院府合作”,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就诊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此,天桥区投入社会资本5600余万元,聚集智慧康养企业13家,发展本地康养企业7家,覆盖辖区13万老年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级100%全覆盖,先后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和“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十年来,天桥区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发展思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展新的就业岗位,积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十年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余人。
  同时,天桥区始终牢记“兜住民生底线”的政治责任,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建立15个医保工作站、27家医保工作点,覆盖率100%;做好近21万名参保居民和3.9万余户参保企业、34.1万余名参保职工的参保管理工作,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
打好“三套组合拳”
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为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服务生态,天桥区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出台了“黄金12条”及其配套细则、园区“引才8条”、人才公寓配租等支持政策,实施“凤栖天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天桥才俊”实用人才评选两大人才工程。目前,全区现有区级高层次人才220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7人。
  同时,天桥区还优化人才集聚平台。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打造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药山科技园、天桥总部商务中心、泺口国际商贸示范园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和人才集聚区。辖区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众创空间、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79家。
  在上述基础上,天桥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人才服务“双赢计划”,打造线上人才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青年人才流动驿站,提供个性化人才公寓。建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天桥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天桥区将打好“三套组合拳”,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以更灵活的政策引才。用好市人才新政“双30条”、区人才政策“黄金12条”等,办好市“双创”大赛澳洲赛区人才项目,新选拔一批“天桥才俊”实用人才,实现高端人才数量再创新高。
  以更广平台聚才。加强政校合作,创建济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打造新时代校地合作标杆。创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用好欧洲人才工作联络站,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天桥。
  以更优服务留才。深入推进“一港一街一园”全域人才服务生态建设,打造齐鲁云商“黄河青年人才港”、堤口路街道“人才街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 “人才双创园区”,为人才提供更全更优服务。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
  如今,天桥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桥人民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向前、再创佳绩,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天桥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 下一篇